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声学技术】借助“声学斗篷”实现声隐身
爱因斯坦 2015-11-11
导语

光学隐身装置,顾名思义就是能利用光特性进行隐身的装置,具体说来则是使一个物体周围的光线“优雅地滑过”物体的表面,使对方看不见而达到隐身的目的。近年来声学斗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声学斗篷就是要使对方不同使用声波探测到物体的存在,从而达到声隐身的目的。

图1 杜克大学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三维声学斗篷样品

2014年3月,美国杜克大学的工程师们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三维声学斗篷,该设备可以使声波绕过物体传播,斗篷内任何东西都无法用声波探测,从而使物体对声探测声波“透明”。这个声隐身设备可以在三维任何一个角度起作用,无论声音是来自哪个方向或观察者的位置在哪里。该设备未来有望应用在声纳回避和建筑声学上等。该斗篷的特殊之处在于针对声波隐藏对象,将这件斗篷盖在物体上,声波表现得像那里什么也没有而仅有一个平面。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研究人员转向了超材料,用天然材料的重复组合模式来实现人工属性。为了研制新的声学斗篷,操控声波行为的材料是塑料和空气。搭建起来后,该设备看起来就像几个重复模式的带孔塑料基板堆在一起,类似于一个金字塔(如上图1)。

为了产生下面没有物体的错觉,斗篷必须改变声波的轨迹,以匹配反射到平面上的样子。因为声音无法到达下表面,所以传递距离更短,速度必须放慢以进行补偿。

研究人员表示:“声学斗篷的结构看起来简单,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而且比看起来有趣。大量的精力被投入到计算声波将如何与之交互作用。”

为了测试隐身设备,研究人员用斗篷盖住一个小球体,然后从不同角度发射短的声脉冲。他们使用麦克风绘制声波响应,并制作声波在空中通过的视频。实验结果显示该斗篷在声波中的表现如同声波反射到一个空表面。

这是2012年美国海军资助的二维“声学斗篷”的又一次突破。三维“声学斗篷”的研制成功验证了一种全新的声隐身理论,意味着一种新的隐身技术可能问世,为水下装备对抗主动声纳探测开辟了新的途径。

以前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消除的技术是基于相消干扰的原理,两列声波的如果完全异相,因而其叠加就为零,这样我们就听不到声音的。而声学斗篷的原理于此有差别,它是利用声音的波形特征绕过前方的物体,并没有改变声音的形状或者方向。


二维声学斗篷原理和设计

研究人员精确地将120个圆柱体安放在一个物体周围距离其22.5厘米的位置,每个圆柱体直径在15毫米。通过这个精密设计的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在特定频率的声波(3061赫兹,约100赫兹的带宽),保持其原声源的波前模式,当这个特定的声波通过一个物体的时候,可以“优雅地滑过”物体的表面,绕过物体。研究人员表示,特定的圆柱体可以对应特定频率的声波,所以我们只要改变圆柱体的在物体周围的分布情况,比如增加圆柱体的放置数量,就可以针对另一个频率的声波,达到隐身的目的了。


       近几年,隐形斗篷是科学家们非常关心的一大热点。2006年,Leonhardt [Science 312, 1777 (2006)]、Pendry等人[Science 312,1780 (2006)]提出了第一类“隐身斗篷”。他们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使材料具有连续变化的、各向异性的折射率,使得电磁波可以绕过材料的中心区域,从而中心区域中可以放置任何物体而对外部的电磁波无任何影响,当然也就不能被看到了,即实现了隐形。


图2【此图源自:Eur. Phys. J. Appl. Phys. 48, 20501 (2009)】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声学斗篷
  • 声隐身
  • 声探测
分享到
文章评论(0)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