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科研人员,利用人蛋白质组芯片成功地找到多个高特异、高灵敏度的胃癌血清标志物,这一研究成果于11月23日在蛋白质组学专业杂志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MCP)上在线发表。
据WTO统计,2012年全球新发胃癌95.2万、死亡72.3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第三位,在中国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死于胃癌。根据近30年对瑞金医院胃癌患者生存率的统计,早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90%以上,而晚期则不足10%,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目前常用的胃癌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等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不高,因此急需采用新的技术平台来筛选胃癌诊断标志物。
蛋白质芯片具有高通量、可平行分析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寻找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类与免疫相关疾病的血清标识物。在该研究中,研究者以胃癌为对象,采用包含约17,000种蛋白质的人蛋白质组芯片分析了37例胃癌患者、50例健康人的血清,找到了44种差异表达的自身抗体。然后采用这44种抗体所对应的蛋白定制芯片并扩大样本量进行第二轮筛选。实验中选取300例胃癌、314例胃癌高危、300例健康人血清,最终得到7个候选生物标志物。之后采用各300例胃癌和健康人的血清,以COPS2和CTSF为例进行了ELISA验证。作者选取了胃癌和其他消化道肿瘤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CTS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胃癌特异性。基于标志物与胃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其高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该项研究筛选出的7个胃癌血清标志物对于胃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单个或多个传统标志物联用的诊断方法(CEA、CA25、CA72-4、CA99),显示出很高的胃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项研究建立的基于蛋白质组芯片的血清标识物发现流程具有通用性,可方便地移植于其它肿瘤和免疫相关疾病的血清生物标识物的系统性发现。所发现的血清生物标识物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产业化潜力。该项研究目前已获得7份授权专利,正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努力推动本项成果的转化应用,期望能尽快造福胃癌患者。
该研究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杨丽娜博士,王靖方副教授和瑞金医院李建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陶生策研究员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刘炳亚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陶生策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了系列特色蛋白质芯片技术平台,并在其基础上开展了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系统性研究。
发文链接:http://www.mcponline.org/content/early/2015/11/23/mcp.M115.051250.full.pdf+html
王靖方副教授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副教授,Email:jfwang8113@sjtu.edu.cn
研究方向:通过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004年于北京大学化学获学士学位;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2009年起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陶生策研究员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Email:327tao@gmail.com/taosc@sjtu.edu.cn
个人主页:http://taolab.sjtu.edu.cn/
研究方向:
1、蛋白质芯片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2、系统生物学高通量技术研发以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3、结核分枝杆菌系统生物学。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0)。
(本文整理自上海交大网站http://www.sjtu.edu.cn)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上海交大
- 胃癌
- 血清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