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一种名叫M1的病毒,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且不伤害正常细胞。
研究发布后,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属或找上门或写信询问,希望能用自己做实验,甚至有患者家属从外地赶来求医,承诺哪怕失败也不需要课题组承担责任。这也成为颜光美定期公布研究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大的进展也许会成为一些肿瘤患者的精神支柱,让他们鼓起勇气,坚持到可以战胜病魔的那一天。”
终于,4年后,M1病毒临床试验有了时间表:明年就能开展临床试验。用颜光美的话说,“研发新药有10公里的话,已经走了8公里”。
▲颜光美教授
▍集体回国:12名医学博士 齐归国搞科研
1982年,颜光美考入中山医科大学(后并入中山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并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前,他已是中山医科大学里最年轻的副教授。后来出国深造的颜光美,在世界知名制药公司工作,生活待遇优厚。
当时中山医招募海归,这与颜光美回国做点事情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与家人沟通后决定回国。“我们那一代人还是有很强烈的家国情怀。”他说。
决定回国前他突发奇想,中山医急需的是一批而不是一两个人,能不能多几个人一起回去?于是他先后联系了11位学者,组成了一个“颜光美回国集体”,他们1996年回国后都在中山医科大学工作。12位留学世界各地的医学博士集体回国,还到同一学校工作,这在1949年以来尚属首次。
▲颜光美是1996年从美国回国的“海归”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颜光美还与广州留交会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当年,他深感国内人才的不足,也有感于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对外商品交流的窗口,他和其他四位“海归”,觉得有必要在广州建立一个“智力广交会”。于是,他们起草了一份五页纸的建议书,递交给市政府。1998年,第一届广州留交会由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承办起来。回国创业、工作的“海归”们有了交流、互动的平台。
尽管颜光美长期在中山大学担任校领导,但在繁琐的行政事务之外,他最喜欢的却是在实验室的时光。每周的周一周三晚上7~9点,只要不出差,他便会参加学生们的实验室例会,周一讨论文献,周三讨论自己实验室的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进展。周六、周日,如果没有其他工作,他便直扑实验室。
▍重大发现:病毒杀癌细胞 不伤正常细胞
2014年,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发现天然病毒M1能杀死癌细胞,且不伤害正常细胞。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不会伤害正常细胞。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右二是颜光美教授
研究结果公布后,立刻引来轰动性的关注,很多患者找到团队成员,最多的时候每天光是询问的电子邮件就有几百封。还有患者家属从东北赶来,求颜光美给病人用药,承诺哪怕失败了也不需要课题组承担任何责任。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临床试验需要严格的程序,并非患者自己同意就行。这也成为颜光美定期公布研究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大的进展也许会成为一些肿瘤患者的精神支柱,让他们鼓起勇气,坚持到可以战胜病魔的那一天。”
▍临床应用:克服重重障碍 明年临床试验
科研的道路上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研究难题。尽管研究表明M1病毒能杀死癌细胞,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M1病毒无法大量生产,也难以在临床中发挥作用。2015年,颜光美团队发现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能使M1病毒工业化生产更加容易,生产成本和未来成药价格将显著降低,“使用小分子化合物,生产成本至少能下降为原来的1/5。”随着M1病毒提取数量的成倍增加,从培养容器中提取M1病毒时即使有部分受损,也不会对批量生产造成太大影响。“比方说一次生产100万个M1病毒,即使损坏20万个,还剩80万个。”颜光美解释道。
临床上发生于不同器官且对各种药物敏感性不一的肿瘤,溶瘤病毒M1是否可以克服这些异质性获得更强的效应?团队发现一类靶向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路(ERAD)的小分子化合物能显著增强M1病毒的抗肿瘤活性,增幅高达3600倍。通俗来说,就是增效剂能让原本只有中等程度疗效的肿瘤变得非常敏感,从而使得同样剂量的M1溶瘤病毒杀死更多的肿瘤细胞。又或者说,杀死肿瘤细胞所需要的M1病毒剂量极大减少,从而减轻了未来的生产压力。这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正在显微镜下观察M1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按照一般规定,新药研发需通过科学研究、临床前、用于人体的一、二、三期临床试验等阶段,才可以上市销售,用于临床治疗患者。一期临床试验考查药物的安全性,二期考查药物的有效性,三期试验用数量更多的实验样本进一步研究。
在最初公布成果仅仅4年后,M1病毒临床试验就有了时间表。颜光美表示,他和团队会在今年底前申报临床试验,明年就能开展溶瘤病毒M1Ⅰ期临床试验。
▲颜光美教授团队的主要研究成员
“如果将研发新药比作要走10公里征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走了8公里,在进行临床试验前,我们已先后攀过有效性、安全性和个体化精准治疗研究这三座‘大山’,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了。”
颜光美创新感言
“创新是一个非常长期、艰难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要有‘板凳坐十年冷’的定力才能做出创新科技成果。以我自己为例,我研发的一个神经保护剂经历22年才到临床二期,溶瘤病毒M1前后经历11年,今年底才准备申报临床。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本不存在‘走捷径’的机会主义。创新需要的是扎实、长期的努力。”
多团队合作 共克癌细胞
对M1病毒研究取得的进展,颜光美特别强调来源于多团队合作,“单一学科或者几个人的小实验室都不可能完成这个实验。”
在颜光美30人的实验室团队中,有23人参与M1病毒研究,他们来自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毒学等多学科。从患者身上取肿瘤活体组织需要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生完成,病理学分析鉴定由中山一院负责。“多学科合作的胸怀、组织协调的能力,对科研创新必不可少。”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中山大学
- 病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