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研究显示:“夜猫子”习惯可能属于一种特殊的基因变异
爬上海岸的鱼 2017-04-09
导语

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现,晚睡习惯很可能正是由基因突变所引发。

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现,晚睡习惯很可能正是由基因突变所引发。

在对夜间精力更为充沛的人群进行调查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不同人群在控制昼夜生物钟困倦感的“CRY1”基因层面存在差别。那些具有此类基因突变的“夜猫子”拥有较其他人更长的昼夜循环周期,这意味着他们能够更长时间保持清醒。此项研究结果已经被发布在《Cell》杂志之上。

因此,如果你喜欢熬夜并好奇自己为什么无法像他人那样按时入睡,那么恭喜——研究证明这并不是您的错。正如发作性昏睡症与失眠等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其它疾病一样,科学家们认为延迟性睡眠相障碍(简称DSPD),或者称之为“夜猫子”综合征亦属于其中之一。事实上,此类问题的发生比例相当高,导致DSPD的基因突变在第75个人当中即会有1人出现。 

通过与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睡眠研究人员进行合作,资深作者兼洛克菲勒大学遗传学实验室主任Michael W. Young与论文合著者Alina Patke研究员共同对一组参与者进行了观察。这一轮观察周期为两个星期,且在此期间不提供任何显著的标志性时间迹象。通过观察,他们发现大多数人能够继续遵循正常的睡眠与进食时间表,但其中一位参与者却在进食时间上晚于其他人。

“大多数人的褪黑激素水平会在晚上9点到10点左右开始上升,”Young表示,“但对于这位DSPD患者,该项激素的上升时间点往往出现在凌晨2点到3点之间”。

通过对这位参与者的DNA进行分析,研究人员们在“CRY1”基因中发现了突变状况,并发现这位患者的全部家族成员皆存在DSPD或者持续性睡眠问题。另外,五位家族成员亦与其拥有相同的基因突变。通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突变是引发晚睡问题的主导因素,这意味着人体内的一份基因复制副本即可导致睡眠障碍”。

文章链接:

Alina Patke, et al, "Mutation of the Human Circadian Clock Gene CRY1 in Familial 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Cell, Volume 169, Issue 2, p203–215.e13, 6 April 2017

(本文文字来源:36Kr,原文见这里;)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基因变异
分享到
文章评论(1)
罗纳尔多[北京理工大学]

看来我晚睡晚起是改不了了

2785天前 | 回复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爬上海岸的鱼

高级软件工程师

SYNNEX China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