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亿科项目 > 项目详情
北航研发风能太阳能混合机器人“极地漫游者”在南极行走
柏岩 2015-12-11
导语

极地漫游者”本体长1.8米,高1.2米,宽1.6米,重300公斤,可在风能发电驱动下不间断地昼夜行走,能跨越高度近半米以上的障碍物,并在冰盖复杂地形下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导航控制以及国内通过卫星链路进行遥控,未来可搭载大气传感器、冰雪取样器、地理地质分析器50公斤的任务载荷等。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风能机器人“极地漫游者”8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上“走”出了第一步,这是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

“极地漫游者”本体长1.8米,高1.2米,宽1.6米,重300公斤,可在风能发电驱动下不间断地昼夜行走,能跨越高度近半米以上的障碍物,并在冰盖复杂地形下 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导航控制以及国内通过卫星链路进行遥控,未来可搭载大气传感器、冰雪取样器、地理地质分析器50公斤的任务载荷等。

“极地漫游者”的课题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王田苗教授介绍说,这是我国第一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极地漫游者”机器人,它随国家第29次南极科考队赴中山站进行科学实验,包括探索在寒冷、极 风、地磁干扰大、宇宙射线等极端恶劣危险环境条件下,移动机器人利用环保的再生风能/太阳能驱动下长期进行环境监测任务的可能性,为未来我国建立智能机器 人化的无人值守科考站奠定基础。

课题组负责人,北航教授王田苗表示,此次南极试验取得了三大技术创新:

一是通过基于电推杆的自平衡单元机构设计,可主动调整机器人的重心,通过差动悬挂单元被动调整车体的姿态,从而使机器人可以更好地适应地形。

二是成功完成对驱动机器人行走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机械测试。这种发电机结构相对占有空间小、噪声低、对风向无转向机构而且发电效率高,获得了不同风速下 的充电电流、充电功率与充电时间,验证了采用类似于火星车的工作方式——风力发电机给电池供电,电池驱动机器人移动的间歇式工作——这种循环的充放电方式 来实现长航程漫游行走的设想。

三是集成了机器人机构本体、感知定位、导航控制、远程遥操作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在南极特殊环境下的行走,如冰面、硬雪面、有上坡下坡冰雪复合地面、沙石路面等。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十分重视有关机器人南极科考这方面应用技术的研发,但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漫游者”机器人在南极开展基于风能发电驱动技术、复杂地面适应性的自平衡机构技术、基于视觉、激光与GPS融合的冰盖自主导航等关键技术实验研究,在国际尚属首次。这对我国极地科考与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田苗教授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博导,Email:itm@buaa.edu.cn

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智能感知与控制以及在医疗外科机器人、特种服务机器人等方面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

在1997年国内率先开展了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2013年参加了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反恐防暴、核工业以及服务机器人得到应用推广。

(本文整理自北航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北航
  • 风能机器人
  • 极地漫游者
文章评论(0)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柏岩

硕士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客服微信 小编微信
联系方式:252188815@qq.com
联系电话:13581664931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