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亿科项目 > 项目详情
重生!厦门大学研制出促进肝脏肠道皮肤修复再生的小分子药物
王强 2016-08-19
导语

厦门大学研究团队近日研究发现,一种小分子药物不仅在蛋白和细胞水平取得了显著活性,还会促进受损的肝脏修复与再生,以及肠道的修复与再生。

近期,厦门大学两个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研制出一种能促进受损的肝脏、肠道及皮肤等器官修复与再生的重要小分子药物,并在小鼠实验中取得了优异的治疗效果。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只需通过服药,便可实现受损肝脏、肠道和皮肤的修复与再生。这被认为为再生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8月18日,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转化医学》上,并作为封面文章进行重点推介。研究者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周大旺教授课题组、邓贤明教授课题组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云彩红教授课题组。

据周大旺介绍,以往在对受损肝脏进行修复与再生治疗时,主要是靠肝移植,而此次研究成果表明,单纯运用小分子药物也可望促进肝脏的修复与再生

长期从事肝脏再生研究的周大旺教授课题组将研究目光锁定在自己熟悉的“老朋友”——Hippo信号通路上。之前,周大旺教授与其他科学家们发现,这种信号通路在调控器官再生与尺寸大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该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激酶Mst1/2的基因缺失时,将会导致包括肝脏在内的多个组织持续再生,器官尺寸急剧增大,若不加以干预,组织过度增生最终会导致癌症的发生。简言之,蛋白激酶Mst1/2是控制Hippo信号通路实现调控器官再生与尺寸大小的分子“开关”。

那么,如果能研制出一种能“调控”这种蛋白激酶活性的小分子药物,器官再生和修复也将变得“可控制”。经过周大旺教授课题组和邓贤明教授课题组四年的研究,一种易进入细胞易代谢的小分子药物被成功研制出来,并被命名为含有厦大校名的名称——“XMU-MP-1”。

课题组将研究成果用于小鼠实验中。结果表明,该药物不仅在蛋白和细胞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活性,还在肝叶片切除、药物泰诺引起的急性肝损伤、胆汁淤积引起的肝损伤和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急性肠炎中有优异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肝脏再生初始阶段的速率,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的致死率,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等。

周大旺说,本项研究是激酶靶向药物在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治疗领域的新探索,已得到部分制药公司的关注,目前正在接洽相关合作事宜。研究也得到了包括新华社、美国赫芬顿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报等中外媒体的关注。

周大旺同时透露,这一化学药物已经申请国际专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项研究是厦门大学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学科交叉互补的又一重大成果。周大旺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肝脏再生、肝癌发生发展等研究,课题组通过基因敲除、敲入或转基因手段发现了Hippo通路在组织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次研究中课题组主要负责小分子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体内药效评价;邓贤明教授课题组则长期从事靶向蛋白激酶的小分子药物研究,在此次研究中课题组主要负责激酶抑制剂的设计和优化。两个团队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攻关团队。研究同时得到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彩红教授团队在结构药理学方面的大力支持。

文章链接:

Fuqin Fan, et al, "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 of kinases MST1 and MST2 augments tissu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7 Aug 2016:Vol. 8, Issue 352, pp. 352ra108,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f2304

周大旺教授简介: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青年千人,博导,Email:dwzhou@xmu.edu.cn

个人主页:点击此处进入

研究方向:本课题组长期从事Hippo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与组织稳态维持的调节机制的研究。通过分子、细胞和动物疾病模型的构建,较为系统地阐明了Hippo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迁移、粘附及病原体杀伤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在肿瘤发生发展和组织稳态维持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功能,该通路的失调与人类免疫缺陷疾病和肿瘤的发生紧密相关。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Hippo通路在免疫调节和组织稳态维持中的信号转导理论,揭示了某些人的免疫缺陷与癌症发生的致病机理,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可能的分子靶点和科学依据。

邓贤明教授简介: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青年千人,博导,Email:xmdeng@xmu.edu.cn

个人主页:点击此处进入

研究方向: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化学。在化学生物学方面,我们集中于设计并合成新颖的针对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和表观遗传蛋白(Epigenetic Enzyme)的小分子抑制剂,并运用这些功能小分子为工具,发现和解决信号传导通路、神经生物学和癌症中的新问题。在药物化学方面,以化学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传统的药物化学手段(构效关系研究、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进一步优化小分子工具化合物,以期发展针对癌症等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药物。

(本文信息来源:厦门大学网站;由e科网整理编辑)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生命科学
  • 再生医学
文章评论(0)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王强

硕士研究生

西北工业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客服微信 小编微信
联系方式:252188815@qq.com
联系电话:13581664931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