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分类数量越多,存取货效率就越高?中科大发现最优仓储效率
梅西 2016-02-25
导语

中国科大余玉刚教授课题组对仓储系统的分类存储策略模型进行了重建与优化,发现了系统存取货物所需时间与分类数量之间在一般情景下的“碗形曲线”关系,首次从理论上揭示了无论货物仓储数量多少,货物分类个数控制在3-5类总能实现仓储效率的最优化,解决了近40年理论与实践不一致之谜。

中国科大管理学院余玉刚教授及其课题组对仓储系统的分类存储策略模型进行了重建与优化,发现了系统存取货物所需时间与分类数量之间在一般情景下的“碗形曲线”关系(图中“Our model”曲线),首次从理论上揭示了无论货物仓储数量多少,货物分类个数控制在3-5类总能实现仓储效率的最优化,解决了近40年理论与实践不一致之谜。该成果的主要结论发表在管理学顶级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5, Vol 24, Issue 8: 1235-1247]上,管理学院郭晓龙博士与荷兰的Rene de Koster教授为本文的共同作者。

图:仓储分类数量与系统存取时间关系

在过去近40年中,仓储管理领域存在一个普适性结论:在分类存储策略中,区域分类数量越多仓储系统存取货效率越高。此结论由三位INFORMS Fellow于1976年在管理学顶级刊物Management Science上提出,并被名校教程 (如《Facility Planning》等) 作为专业理论使用。然而,此理论结论并未被现实企业所采用,反而3至5类的分类存储策略应用广泛。这一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现象成为近40年的理论未解之谜。

余玉刚课题组首次在理论上得到了“碗形曲线”结果,说明了货物分成3至5类能够为系统提供最高的工作效率,这与现实中企业的做法高度一致,为上述困扰学界近40年的谜题给出了理论解释。“碗形曲线”揭示管理者可以根据成本等其它需求在“碗底”自由选择分类数,不会对仓储系统的效率带来显著影响。

该研究前后持续了7年之久,修正了沿用近40年的仓储管理理论的不足,为传统仓储理论及教科书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章链接:

Class-Based Storage with a Finite Number of Items: Using More Classes is not Always Better

余玉刚教授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Email:ygyu@ustc.edu.cn

个人主页:点击此处进入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物流领域,包括下一代仓储系统(物流分配中心、集装箱码头、和停车系统等)研究、库存管理研究、供应链物流与市场和金融交叉领域研究。提出了紧致化仓储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优化存取货策略;基于不同仓储策略对空间需求差异,修正了传统教科书和文献中广泛引用的全周转率仓储策略和分类仓储策略公式,为后续相关仓储策略提供了正确的模型、公式和思路;构建了新的交通子回路消除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求解大规模库存路径问题求解;提出了一系列集装箱码头货物调度策略。

(本文信息整理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中科大
  • 存储策略
  • 碗形曲线
分享到
文章评论(1)
梅西[北京工业大学]

无论货物仓储数量多少,货物分类个数控制在3-5类总能实现仓储效率的最优化

2982天前 | 回复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