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南京大学在声学人工超构介质对声场的调控方面获进展
爱因斯坦 2015-12-14
导语

以小尺寸结构有效调控大波长低频声波是声学研究中的难题。近年来,超构介质的概念被引入至声学研究中,人们发现通过构造具有特殊功能的人工单元来模拟分子对声场的响应,可以在亚波长尺度层次上形成对声波的有序调制,并获得与自然材料声学特性迥然不同的声学超构介质,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南京大学近代声学重点实验室刘晓峻教授课题组在声学人工超构介质对声场的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人工Mie共振的超稀疏声学超表面及低频声波强反射》(Ultra-sparse metasurface for high reflectionof low-frequency sound based on artificialMie resonances)为题于2015年9月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http://www.nature.com/nmat/journal/vaop/ncurrent/ full/nmat4393.html, DOI:10.1038/nmat4393)上。程营副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刘晓峻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以小尺寸结构有效调控大波长低频声波是声学研究中的难题。近年来,超构介质的概念被引入至声学研究中,人们发现通过构造具有特殊功能的人工单元来模拟分子对声场的响应,可以在亚波长尺度层次上形成对声波的有序调制,并获得与自然材料声学特性迥然不同的声学超构介质,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声学超构介质的设计大多基于LC共振单元,存在损耗高、结构复杂、特异性质有限等不足。近期的理论研究发现,通过将声学“软”质微共振单元嵌入到“硬”质基体材料中可以获得声学Mie单极子和偶极子,进而构造出高性能新型声学超构介质。然而该设想的实验实现受到软微粒在致密流体介质中有效寿命短、形态稳定性差、难以规则排列等限制。特别是自然界中尚不存在声速较空气低很多的稳定流体,影响了Mie共振单元在空气中声传播的应用。

图:几何结构和物理模型

       刘晓峻教授课题组提出了利用高对称性折叠空间结构中低有效声速效应来构建具备超慢声速的流体微单元,并通过3D立体成型技术制作了高质量的人工Mie共振单元,系统地开展了不同温度、气压条件下Mie共振模式激发、等效参数反演和声场调控性能测试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该单元可有效激发强烈的声学Mie共振,并且展现出丰富的单极子、偶极子、四极子、八极子等一系列经典的Mie共振模式(见图1)。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极子Mie共振可以产生负的有效体模量,而偶极子Mie共振则会实现负的有效动态质量密度。利用该单负材料特性,课题组构建了一种亚波长厚度、大单元间隔的超稀疏超表面,成功获得了低频声波的强反射效果,为突破传统声学理论中低频隔声需要大厚度、无间隔、高密度固体层的限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论文在评审过程中得到多位审稿人的高度肯定,尤其是该工作首次实现了空气声的人工Mie共振单元,在超分辨率声成像、低频声滤波、超声无损检测等方面有望得到重要应用。一位审稿人评论到“该工作为构建人工Mie共振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望在诸如声屏障和声隧道传输(见图2)等方面得到应用。(This work has opened a new route for constructing artificial Mie resonances, which can be used for applications like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wave tunneling.)”。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21504)、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项目的支持。

图1:单元可产生空气声学Mie共振模式的场分布。a-e,人工单极子、偶极子、四极子、八极子和第二单极子模式。第一/二行所示为声压/相位场分布,第三行箭头所示为等效物理模型中的位移分布,第四行所示的远场模式与场分布一致

图2:基于人工Mie共振的声隐身/隧穿。a,左上:声波被刚性物体(阴影区域)散射后的声场,白色箭头指示声波传播方向。左下:刚性物体被人工Mie共振单元构成的零密度超构介质包覆后的声场分布。注意斗篷厚度较大,与传统设计类似。右图:仅使用两层Mie共振单元的超薄声隐身斗篷。b,经过120o弯折狭缝的声隧穿。注意使用一排Mie共振单元后能量传输效率为87.5%(右图),而没有采用Mie共振单元时仅为3%(左图)


刘晓峻教授简介:

南京大学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20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Email:liuxiaojun@nju.edu.cn
研究领域:光声学、声学超构材料

承担的科研项目:
1、超构材料对声场的调控及相关新原理声学器件的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2012.1-2016.12)
2、基于频域参量光声成像机理及在生物组织微结构表征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1-2016.12

学术兼职:
1、江苏省声学学会理事长
2、中国声学学会副秘书长、检测声学分会副主任、生物医学超声分会常委
3、《数据采集与处理》副主编、《应用声学》编委


程营副教授简介:

南京大学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Email:chengying@nju.edu.cn

研究领域:声学人工材料与器件、超声测量

(本文整理自南京大学网站http://www.nju.edu.cn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南京大学
  • 自然材料
  • 人工超构介质
  • 声场调控
分享到
文章评论(0)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