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SCI期刊】国际期刊主编泄露审稿过程的“潜规则”
令狐小冲 2015-12-14
导语

向国际期刊投稿过程中,一般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提交一个建议审稿人(Preferred reviewers)和回避审稿人(non-preferred reviewers)名单。但实际操作中,作者和编辑部的表现经常偏离这一原则。读读本文,有利于你的投稿少走弯路!


国际惯例

向国际期刊投稿过程中,一般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提交一个建议审稿人(Preferred reviewers)和回避审稿人(non-preferred reviewers)名单。哪些国际同行对这个问题熟悉、适合评审你的稿件,哪些专家由于彼此竞争或者利益冲突等原因应该回避。

这一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作者和期刊编辑部完全诚信、完全信任的基础上。但实际操作中,作者和编辑部的表现经常偏离这一原则。


实际的问题

作者经常想搞点小动作,建议熟人或者对自己印象好的人审稿,增加自己论文的命中率,同时建议回避那些也可能不是利益冲突而仅仅是严厉认真难缠的审稿人。

为此,一般期刊会规定,建议的审稿人中不应该包含作者的合作者或同一单位的同事。但熟人,或者干脆是陌生人、但之前审稿经历感觉此人是个老好人,这是不违规的。但这些还是属于“合理避税”的范畴。

我们国家最近一两年被批量撤稿的论文,就属于违法、违规了。一些作者或者机构编造审稿专家及其联系方式,不仔细的编辑部如果按建议的专家名单送审,那就是自己审稿或者内部人审稿,没有不通过的。

有小偷就有警察。作者群体中,有小动作,有大违规。编辑部那边也不是吃闲饭的。除了骗钱的垃圾期刊外,正规期刊的编辑要通过保证发表论文的质量、维护期刊的声誉。所以他们要做出反制。怎样反制呢?除了不许建议合作者和同事作为审稿人这样的明文规定外,他们也有一些“潜规则”。就是最近BioEssays主编Andrew Moore泄的密。

国外正规期刊如何应对?

期刊编辑部对作者总是猜疑的。他们一边要求你建议一个审稿人名单,一边又在防着作者。你建议的名单,他们会通过Google等检索工具,搜索一下名单上的专家与作者是否有联系。如果他们发现迹象,无需找你确认,直接将你的名单列为可疑名单,你建议的审稿人少用、不用,甚至可能采用你建议回避的审稿人。

上面这一点,很多作者可能会觉得与自己无关。因为自己心底无私天地宽,没有任何试图操纵审稿的企图,不会惹这个麻烦。但这位主编泄露的下面这条秘密,很多人可能就是无辜受害了。

常有作者(如本人)希望加快审稿进度,为了降低编辑部的工作量,把所有合适的专家的联系方式都找出来,提交给编辑部。这样,理论上讲编辑部省事了。一些人不审,还有一些人可供选择。虽然这长长的名单作者可能一个都不认识。但这种好心,经常会被编辑部误认为你试图操纵审稿过程,他们会倾向于部分或全部从你建议的名单之外找审稿人。如果容易找到的人都上了你的名单,那他们也许要从你建议回避的人中选择。这一点,我也从别的国际期刊编委那里听到过。有期刊编辑部内部规定,作者建议的审稿人不能超过总审稿人的一半。你试图给编辑部帮忙,但很多合适的审稿人被排除在外,你却堵死了自己的路。

最后,这位主编建议,为避免误解,不容易找审稿人的时候,就告诉编辑部让他们自己找。但你的领域不是很窄,同行人数众多,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他们要几个你就建议几个。一个也不要多。建议回避的名单最好空着。

展望一下未来,网络信息时代,搜索个合适的审稿人其实花不了多长时间,大的出版社应该可以自己开发寻找审稿人的软件。也许不久以后,建议审稿人不再是投稿必须的选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俞磊老师的看法:一起发过文章的人和同事肯定要回避的,另外曾经的导师也要回避。

一般的我按照要求推荐的人数推荐审稿人,有时候会在Cover letter里面说明,不一定要找我推荐的审稿人,但是鉴于这篇文章属于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建议找有机化学方面的专家审稿。今年吃过亏,一篇文章,看上去像是交叉学科内容,其实是有机的投到综合性期刊,材料和高聚物领域的专家把这篇文章批得一塌糊涂。投到有机专业的期刊,非常严谨的J. Org. Chem., 找了四个专家审稿,一个建议大修,但是评价这个文章是Top 5%,两个建议小修,一个建议不修改直接发表,后来终于发表了。所以以后推荐审稿人,可以不必指定推荐某一个人,但是要在cover letter里面提醒编辑,鉴于文章内容,建议选择哪个领域的专家,尤其是向综合性期刊投稿的时候。同样的工作,不同领域专家评价是不一样的,仁者见仁。

韩永和老师的看法:我一般是很牛的推荐1-2个,中间的推荐1个,比较差的推荐1-2个。也就是两头多,中间少。回避审稿人从来都是空着。我的观点和moore相反,我就是故意推荐很牛的审稿人给他。其实,这样的审稿人一般都是不审的,因为我的稿子质量一般。最后他不得不找差一点的给我审。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牛登科老师,授权发布)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科研之路
  • SCI
  • 国际期刊
分享到
文章评论(0)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令狐小冲

博士生

清华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