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中国科研】Nature首次发布《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白皮书(一)
TechMan 2015-11-27
导语

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中国科研人员的经历和需求,探寻中国科研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努力保持这一引人瞩目的发展势头,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那就是要寻找到一条最佳路 径,在未来实现知识驱动下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界需要在这个转变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在科研领域显著和持续的投入,已推动了国家科研产出的大幅增加。但是,在这个关键的转折关头,中国的科研环境也面临着特有的挑战。

由于白皮书很全面,涉及面极广,故分为几个部分发布。

在过去三十年,中国以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蒸蒸日上的繁荣发展令世界瞩目。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正面临一个关键的时 刻:需要从资源和投资密集型的增长模式转型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增长模 式。中国已采取措施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提高质量上,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在这一转型中,随着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也正在寻求通过增强科研实力来推动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中国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我们收集到了第一手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并由此分析总结出中国科研体系中的一系列机遇。有关部门如抓住这些机遇,将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科研的质量和影响力。我们关注的范围包括科研的三个重要阶段,即科研资助、科研实施和科研成果的传播。

科研资助

尽管中国2014年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 产总值(GDP)2.1%,已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当,但仅有一小部分投入基础研究之中。在受访的学术带头人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超过 80%的人认为中国应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鉴于应用研究领域的许多重大进展都源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增 加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将成为促进创新的一项有远见的长期战略。

探索性研究需要长期投入。尽管有些科研资助机构已设立了面向年轻科研人员的专项资金,但有些受访者还是认为, 其金额往往较小并且期限较短。因此, 资助机构或许要考虑扩大资助项目,提供时间跨度更大、金额更高的资助,尤 其是面向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者,因为 他们通常是科研人员中最具有创新力的 人,科研生产力也最高。

中国的科研资助体系正逐步采用更为严格的专家评估的方法,并已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一成功做法在中国科研人员中获得普遍认可,并需要更广泛地实施, 以进一步提高公平性和透明度。此外, 如果资助机构能够增加资金管理上的灵活性并简化合规流程,将提升科研人员的效率和科研产出。

科研实施

最近几十年科研经费的增加让更多的年轻科学家也能拥有和管理自己的实验室和研究项目。这种独立性带给他们创新的空间,但也令其无法充分获得资深同事的指导,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变少了。减少资深科学家的行政管理任务,让他们能腾出更多时间指导年轻科学家,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此外,提供科研写作、数据管理和科研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塑造中国未来的科研文化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博士生和科技人员,但其中仍存在两大人才空缺: 即缺乏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解决这两类人才的短缺,对于中国科研继续参与全球竞争至关重要,因此科研机构需要提高对这些岗位的重视度。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例 如:提高合同制研究人员的薪酬,减少招聘中对海外经历的强调,以及改革事业单位编制等刻板的聘用制度。

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仍然是中国衡量科研人员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准。 这种对高水平论文的重视提高了中国科研产出的质量,但评估中简单的定量标准和作者贡献分配同时也可能抑制科研合作,并催生学术不端。如果采用更全面的评估标准,就可以鼓励科学家更多地开展合作,并减轻试图抄近路的 压力。一旦发现学术不端的行为,资助机构和研究机构都应该设法展开独立调 查,并对违背职业道德准则的人员进行惩罚。

科研传播

科学研究是一项国际化的工作,并最终有赖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交流。然而,中国科研人员对于开放共享数据还缺乏热情,或者尚未意识到这一全球趋势。采取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分享自己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他们参与其中并从中获益。

撰写论文和交流研究成果这两项重要任务,对于许多受访者而言都是一种挑战。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写作培训,并建立一个全行业的认证系统以监督和改善商业化的论文编辑服务,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另外,科研机构需要激励科研人员与公众和产业界交流自己的工作,开展更广泛的科学传播活动。中国不仅意识到科研在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取得了科研上突飞猛进的发 展。与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称 的是,中国现在的研发投入和科研产出均居于世界第二位。中国2014年的研发投 入约1.33万亿人民币,仅次于美国。中国 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在2014年达到24.5万篇,也位居世界第二。此外, 中国还是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在全球的第二大贡献国,显示了高水平的科研实力。2014,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92.8万件,连续第四年位居世界 第一。

但是,中国科研的学术影响力与产出量的惊人增长不相匹配。尽管中国发表的高水平科研论文有了大幅增加,但 如果用代表学术影响力的标准化论文引用影响指数”(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来衡量,中国在许多学科领域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虽 然在绝对数量上中国对全球高引用量论 文的贡献仅次于美国,但中国仍有增长 空间。而且,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领域的高水平科研产出方面也有欠缺,例如,化学和物理学的实力要明显强于生命科学

除了学术影响力之外,人们还担忧中国在产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突破性成果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虽然屠呦呦在治疗疟疾方面的贡献拯救了无数生命,并因此在今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但许多人担心这只是一个特例。目前中国的科研评估系统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都严重依赖单一的评估标准,例如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却不太重视科研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并且,中国缺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机制,这也阻碍了社会和经济影响力的 实现。中国科研正如其经济一样,都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中国需要改变其科研文化,使之更侧重于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从而保持科技的持续发展, 并将科研产出转化为生产力。

为了探寻中国科研所面临的机遇和挑 战,自然出版集团(NPG)采访和调研了中国各地多个科研院所超过1700名科研人员,他们都曾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 的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本白皮书反映了他们的心声。

(未完待续。。。)

文章其它部分(点击跳转)

《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白皮书(二):有多少海外科学家回国

《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白皮书(三):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却难申请,公平吗?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Nature
  • 中国科研
分享到
文章评论(2)
TechMa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Nature写的就是质量高

3073天前 | 回复
醉卧青云[哈尔滨工业大学]

好文啊!关注科研人的需要!

3073天前 | 回复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TechMan

研究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