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亿科前沿 > 文章详情
【亿科创新智库】樊志宏博士:科技产业变革中的拐点思维(3)
令狐小冲 2018-03-11
导语

我们的先人强调的是以史为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去研究影响文明兴衰的各类周期性人类社会运动规律,超前预判并循着这些大趋势的起伏走向,提前谋划布局,将当下汇入发展大潮,以期在未来卡住领跑之位置。

编者按:作者为前滩综研特聘研究员樊志宏博士,本文来自前滩综研公众号,整个系列包括三篇文章,这是第三部分;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前滩综研),聚焦数据驱动型的产业经济和公共管理研究,致力于打造扎根上海、服务全国、具备全球视野的开放性研发平台。网站:www.idss.org.cn

一、方法论:本源分析法

大时代需要大视野观,新征程需要新方法论。而真要做好方法论的转换,我们必须对第一篇文章中所提及的比较分析法和本源分析法进行更深层面的理性剖析。

运用比较分析法,不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前提都是要在同一空间维度下,运用业已成熟的标准、范式或价值体系才能进行。在这一方法论的框架下,那些主导过这些标准、范式或价值体系形成的领跑者,无疑拥有压倒性的先发优势,几乎是一种无法挑战、无法撼动的“领跑红利”。你可以不断接近,但就是无法超越,甚至仅仅是部分追上也难以做到。因此,此种方法论只适合于追赶者缩小差距,而对于立志于超越领跑的追赶者来说,就不能将其作为主导了。

运用本源分析法,就是与之相反,追赶者不把自己陷在领跑者业已织就的坐标体系内,而是在把握周期性人类社会运动内在矛盾演进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率先引发下一轮认知革命和实践变革,抢占下一个更高维度标准、范式或价值体系的制定权、主导权,进而获取领跑红利。

这一方法要达到最佳实施效果,需要一个重要的“天时”,即周期性社会运动的拐点将要到来之时。若此“天时”距离尚远,就抢先布局下一代的发展,很容易成为“先烈”;若此“天时”距离已经很近,才开始抢占未来更高维度的发展先机,则基本上已很难跟上形势了。更甚至于,在此“天时”即将来临之际,追赶者如果依然采用比较分析、对标学习、亦步亦趋的方法,必定会被宿命地锁死在下一个大时代的落后位置,因为其所对照的标准、范式或价值体系正在被时代所抛弃。

在辩证唯物史观看来,拐点就是主导某类周期性社会运动的内在矛盾从量变到质变的突变点,就是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反转点。因此,要运用本源分析法科学认识周期性人类社会运动规律,并循此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行为,一个关键就是要对拐点做出精准认知和预测。只有成功地预判拐点在何时何领域出现、拐点前后事物如何演进发展,才能在合适的时间、领域找寻到未来有希望汇聚成历史主脉的娟娟细流,在量变阶段布局,在质变关口卡位,依靠变轨、升维来实现超越或摆脱。

探寻和预判拐点,本质上是对某类周期性社会运动内在矛盾演进变化的洞悉和把握。因此,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找准哪些是大变革“前夜”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真问题,或者是把真问题准确表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变革即将来临之时,我们聚焦的问题,往往可能是表象的,甚至是虚幻的、错误的、足以把人引入歧途的。

要找准问题,要表述准问题,就必须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准确把握,而后者一定是要在大周期的大视野下、从源自于事物最根本的最本质的发展诉求出发,才能做到和做好。一切能成就未来大变局的早期微小变化,皆源自于此“初心”。这也就是我称该种方法为“本源分析法”的最主要原因。

二、互联网进化历史的划分

上一篇我们尝试对科技产业变革做了一个逻辑演绎假说,无非是要对当下和未来发展进行推演,即通过对当今全球科技产业变革演进逻辑、未来走向、特别是其拐点的判断,来理解并展望民族复兴大业在这一维度上的历史机遇及策略。

互联网,是中外学者研究表述当今这轮科技产业变革的一个关键变量,同样也是我们展开以下演绎分析的核心。这是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就是当前仍在演进的信息技术革命。向上追溯,上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应发生在一个多世纪前,以电报、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等为代表。

既然我们在上一节已经推演了信息技术突变在诱发科技产业变革拐点中的作用机理,那么我们有必要把这一套假说体系具体化到互联网上。只有令人信服地分析好、解释好互联网时代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产业变革、经济制度变革,我们才有信心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谋划应该采取的策略。

我们试着对互联网迄今已完成的进化史分个期,并不偏重于以技术代际来作为划分标准,更多的是综合考虑其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改变程度。因此,我们略去上世纪中叶互联网是如何诞生、如何在学术圈缓慢地扩散,直接从其进入普通大众生活开始。

——互联网第一代,大致时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7年左右,以拨号上网、有线宽带等技术为标志。这一时期,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传递交流的更为快捷、更低成本的新技术手段,开始走出学术圈,逐步进入社会生产生活。

——互联网第二代,大致时间是从2007年到2015年之后,以智能手机、无线宽带、移动互联等技术为显著标志。

——互联网第三代,是现在还在快速孕育中的一代,预计从2020年前后登上舞台中央,可能以5G、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主要标志。

至于人工智能,估计要看成是第四代的支撑和标志了。

做这样的预测,主要是基于对互联网各代技术在帮助人类突破信息传递交流约束上所发挥功用的不同:第一代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线上的高效率低成本连接问题;第二代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无线的高效率低成本连接问题;第三代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无线的高效率低成本连接问题。每一步,都是向着让地球任一角落的人都可以自由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迈进,都是向着支撑起人类社会更加智慧、更加智能迈进。

三、互联网演绎的分析

在这一演进进程中,互联网技术变革是逐步从外围到内核、由增量到存量,一步步导入、融入、直至重构工业革命所塑造的产业体系、生活方式和经济制度体系:

1、第一代互联网诱发了2000年前后发生的第一次互联网创业潮。不过这段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相互争夺的那片蓝海主要是线上资源和空间,所带来的都是一些点位上的智能化,对传统的实体经济还没有造成多大的冲击,因此总体上依然处于技术革命阶段。

2、第二代互联网诱发了第二次互联网创业潮,以O2O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成为互联网创业公司争夺的蓝海,线下资源成为竞争焦点,对原有实体经济开始产生革命性的冲击,进而开始从根本上动摇工业时代的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模式。

3、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预测指出,第三代互联网将引发第三次互联网创业大潮,不仅将加速形成信息时代的新产业体系,替代工业时代的产业体系;也将逐步推动演化出适应互联网信息传递交流模式的经济制度体系,进而彻底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文明时代。

互联网革命正处于引发经济制度变革的关键拐点期。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并将可能继续深化实践探索创新的经济制度变革主要有:

——产权制度方面,从存续数千年的具有稳定持久时间空间属性的制度模式,向具有某种时空共享性质的制度模式转化。

——产业组织模式及管理制度方面,个性化定制有可能再次成为主流,不过这次是否定之否定后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在继承了大规模标准化制造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基础上,又做出了更能满足每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超越。

——交易流通模式及制度方面,前有电子商务的冲击,后有区块链等技术在加快赶来,一切传统中介都在重构,去中介链条、去中间层级、甚至于去中心化,贸易、金融体系及相关制度处于变革“前夜”。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变化端倪正在展开。不过,有以上三方面的变局就已经足以证明经济制度变革之根本性了:产权制度一向是基础,其解决的是谁有权组织资源配置、组织生产活动等问题;产业组织模式解决的是如何生产、如何创造新价值等问题;交易流通模式解决的是生产活动如何形成价值闭环、最后完成市场化的初次分配等问题。另外,涉及到财政税收再次分配、公共品生产供给等领域的制度,自然也在并将继续发生变化,在此就不做更多展开了。

四、迎接变革时代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一个新的世界正在蝶变。未来的产业体系,一定不是由之前数次科技产业变革所塑造的现有产业体系;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一定不是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相适应的工业文明城市;未来的经济制度体系,也必将在向促进人的全面解放方面走得更远……

未来会怎样,未来会如何到来,这一切既没有先知先觉的顶层设计,也没有可供遵循的既定路线。原有的一切都是追赶者登顶的瓶颈制约,也可能是领跑者的无形枷锁。旧有体系的重构,为追赶者提供了唯一的赶超乃至领跑的机遇。而这一重构过程的关键拐点期,就是追赶者宁可判断偏差也绝不能错过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我们前述关于科技产业变革假说架构及对本次互联网革命所引发一系列变革的分析,所要表述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一个世纪性的科技产业变革拐点期就在当下、就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它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想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要迅速补上科学革命的短板,继续在产业革命量变方面厚植力量,力求以世界科技强国的领跑姿态,执未来产业革命之牛耳;要以更大的激情和包容度拥抱互联网革命、融入互联网时代,力争成为引领信息时代的网络强国;要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为导引,在促进社会生产生活新范式生成的经济制度变革方面力争走在全球前列,为质变关口引领、为文明体系升维放松约束、释放空间。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科技产业
  • 樊志宏
  • 拐点思维
分享到
文章评论(1)
金陵[北京大学]

大时代需要大视野观,新征程需要新方法论。

2229天前 | 回复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令狐小冲

博士生

清华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客服微信 小编微信
联系方式:252188815@qq.com
联系电话:13581664931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