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标准答案:练习一万小时。可是,要想把自己变成顶尖高手,光知道一个“一万小时”的口号毫无意义。强调练习的同时绝对不能否定天赋的重要性。没有天赋可能再怎么练也没用。
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练习,讲究的并不是谁练得最苦,或者谁的心最“诚”。
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哲学,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练习。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关键在于“刻意”地在这个领域内,练习。高水平训练的成本很高,你需要一位掌握这个领域的先进知识的最好的教练,你要忍受一点都不舒服的训练方法,而且你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训练时间。
1、练习的精髓: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训练者必须随时了解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困难点。
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持续进步的关键就是持续地在“学习区”做事。你的舒适区已经给你带来了多大的荣誉,留在这个舒适区就有多大的诱惑。因此,思想死在了舒适区。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修炼。
2、刻意练习的关键部分是: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练的是什么?是套路。
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下棋用的定式,编程用的固定算法,这些都是套路。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工作能力主要依靠两种记忆力:短期工作记忆和长期工作记忆。
人的技能,取决于这两种工作记忆。专家做的事情,就是使用有限的短期工作记忆,去调动自己几乎无限的长期工作记忆。而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长期工作记忆的过程。
技能是人脑中的一种硬件结构,是“长”在人脑中的。
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高手拥有长期训练获得的特殊神经结构,他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带着不一般气质,连眼神都与众不同,简直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练习,是对人体的改造。
用什么方法才能迅速地把技能套路“长”在身上呢?关键在于两点: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重复!重复!再重复!想要把一个套路,一个技能,哪怕仅仅是一个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心态,“长”在大脑之中,唯一的办法是不断重复。
3、现代老师的最大作用是什么?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要对错误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从训练的角度看,一个真正的好教练是什么样的?他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培养人才的有效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徒制。
4、学习时间长不等于用功。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学习时间,而学习环境。
刻意练习不好玩。它要求练习者调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如果你觉得你在享受练习的过程,那你就不是刻意练习。
练习需要重复,而重复一定不好玩。教育需要全面,而娱乐一定只关注其中好玩的部分。所以娱乐跟学习必然是不相容的,如果你是在娱乐,你就不是在学习。你可以用娱乐的手段号召人去学习,但娱乐本身绝对不是学习。
(资料来自万维钢《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强烈推荐!)
关于本书:
央视2014中国好书获奖图书!“学而时嘻之”精粹,果壳网作者同人于野力作,姬十三、土摩托重磅推荐!本书精选了万维钢老师的文章和书评,以“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为导向。作者常用有趣的实验、数据来解读感性的事物,其理工科思维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许多学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认知的新方法。读完本书相当于精读了十几本经过筛选、再创作及通俗化处理的巨著,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让大脑翻墙,跳出隐藏在常识中的思维陷阱!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科研之路
- 学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