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蓝色起源公司:二次成功回收火箭,火箭重复使用的里程碑(附视频)
美国蓝色起源公司近日宣布,该公司去年11月发射并垂直着陆的“新谢泼德”亚轨道火箭,经稍稍修复后于22日再次发射并成功在陆地上软着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二手火箭”发射再着陆回收。传统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因而比较昂贵。火箭一旦能够回收,只要稍加修复,重新加注燃料便可再次发射,能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可能有读者会疑问和SpaceX猎鹰9的区别,下面这张图非常明朗——
猎鹰9的目标是将有效荷载运送到低地球轨道,而New Shepard的目标只是将乘客送往亚轨道太空,让他们在那里体验四分钟的失重,然后再返回到地面。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网站27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芯片制造技术,可将两种晶格大小非常不一致的材料——二硫化钼和石墨烯集成在一层上,制造出通用计算机所需的电路元件芯片。最新研究或有助于功能更强大计算机的研制。新芯片内的材料层仅1到3个原子厚,有助于制备出超低能耗的隧穿晶体管处理器,从而制造出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最新技术也有助于将光学元件整合进计算机芯片内。
无线电力传输(WPT)概念是在20世纪初由著名物理学家特斯拉率先提出的,但直到2007年,一个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团队才展示了WPT(WiTricity)的可行性,他们给距离两米的60瓦灯泡进行无线供电,传递效率为45%。
在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上,一支由PolinaKapitanova领导的来自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ITMO大学和Giricond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无线电力传输(WPT)系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他们的无线能力传输系统能在20厘米的距离保持80%的传输效率,同时当距离增加时,效率降低非常小。他们的工作发表在近期《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目前,商用无线电力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主要限于手机的充电垫:与传统的直接将您的手机插入到墙上进行充电不同,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充电只需将手机放在一个无线充电垫上面即可。在未来,这种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还可以扩展到更大的距离,而且传递效率将更高,可能整个房间甚至建筑物都将作为电话,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区域。
据国外媒体报道,不到一小时就能从纽约飞到伦敦的梦想越来越接近现实了,美国太空制造公司Orbital ATK近日成功对3D打印的高超声速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了风洞测试。
此次测试在美国航空航天局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兰利研究中心进行,该突破将有助于高超声速飞机(时速达到5500公里,相当于4.5倍音速)更快研制成功。
测试的高超声速发动机燃烧室采用“粉体熔化成型”(PBF)技术制成。制作过程中,一层合金粉体 被“打印”出来,再根据输入机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利用激光将各个区域熔合在一起。在每一层熔合的时候,第二层就开始打印,直到整个产品完成。任何多余的粉末都会被清除,之后再对产品进行抛光。
在超过20天的测试过程中,燃烧室成功经受住了一系列超高音速飞行条件的挑战,包括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推进装置风洞测试。Orbital ATK公司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是推进系统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它要在极端不稳定的环境中容纳并维持稳定的燃烧。这些测试部分是为了确保“粉体熔化成型“技术制成的部件足够坚固,能用在超高音速飞机上。
你想让自己的手机变成可以随时随地执行人工智能计算的“神器”吗?一种新型图形处理器(GPU)芯片让这个梦想走进了现实。
据麻省理工学院(MIT)官网消息,在本周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上,该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Vivienne Sze展示了一种新型的专门用于运行神经网络的GPU芯片。在会议上,研究人员利用Eyeriss芯片运行了一种神经网络并进行了图像识别任务,这是神经网络计算首次搭载手机芯片进行展示。
老牌车企领先无人驾驶技术
汤森路透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2016年无人驾驶汽车创新现状》显示,2010年到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 件。报告显示,占据无人驾驶技术领先地位的是老牌汽车厂商。丰田、博世、电装、现代、通用和日产等汽车业巨头成为无人驾驶技术创新的全球领导者。亚洲地区严阵以待,正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在全球无人驾驶技术创新排名前20强的企业中,有11家来自亚洲。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3D打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林文雄课题组,开发出一款国内最快的连续生长3D打印机,“打印”一个60毫米的三维物体,仅仅用时6分钟,而采用传统的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来打印则需要约10个小时。
去年3月,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一项3D打印新技术,这种被称为连续液面生长的技术,就是通过一种特殊的透氧材料(特氟龙),引入氧气作为固化抑制剂,在树脂槽的底部形成一层薄的液态抑制固化层,避免已固化区域与底部粘连,使固化过程保持连续性,从而比传统的3D打印速度快25—100倍,达到500毫米/小 时。
在美国这项技术的基础上,林文雄课题组找到了一种特殊的透光、透气元件,将它固定于打印的光源照射路径上。实验中获得的最大打印速度超过 600毫米/小时,比美国那家公司发布的连续3D打印设备速度快约20%。
中科院研制出5千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
近日中科院成功研制出5千瓦(k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系统,并实现演示运行。团队重点突破了平板型20×20平方厘米大尺寸电池片、金属连接板、高温密封材料等关键部件的批量生产工艺,形成了电堆组装与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kW级 SOFC独立发电系统,标志着我国SOFC技术朝商业化应用又迈出了一大步。
我国自主LED芯片输出功率创世界纪录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280纳米大功率深紫外发光芯片,单颗芯片最大光输出功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优异的电学特性使得该大功率芯片能够直流通电到1安,才接近输出功率饱和。
该项单颗芯片最高输出功率纪录已远远超过了最近美国SETI公司报道的100毫瓦、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与德山的90毫瓦纪录。该项技术对于中国深紫外LED领域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近日,光学领域顶尖期刊之一《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同期发表了由 “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肖云峰、施可彬和龚旗煌等撰写的微腔激光研究综述和STED超分辨深层成像研究两项成果,并分别被选为当期的前封面与后封面文章。该国际期刊为双月刊,每期只发表由编辑邀请撰写的2-3篇综述论文,该期刊于2013年始接收发表少量高水平的研究原创文章。
期刊前封面和后封面介绍相关研究
我国新催化剂可让二氧化碳“清洁”“燃烧”
中科大近日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催化材料,能够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酸。
课题组研究发现,利用钴和钴氧化物杂化的超薄二维材料能够大幅度 地提高其块材原本很低的对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性能。钴在位于特定的排列方法和氧化价态时,具有更高的催化二氧化碳的活性,即超薄二维结构和金属氧化物的存在提高了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能力。
香港大学合成新工具剖析细胞蛋白质互动网络
香港大学研发出一种新化学工具,用以剖析细胞内的蛋白质互动网络。
细胞内的“工作岗位”须靠不同蛋白的互动形成网络,蛋白交际网络若出现问题, 可导致致命疾病。团队成功鉴定出许多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而它们对细胞过程调控如基因表达、信息传递和新陈代谢等尤其重要。
借此方法,科研人员得以剖析细胞 中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从而加深对各种疾病的理解,继而提供疾病治疗的研发新方向。
中国首款量产虹膜识别手机问世
近日,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移动安全中坚力量,在北京发布了紫潭安全解决方案,基于该方案研发的双操作系统安全手机作为中国第一款量产的虹膜识别手机问世。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谭铁牛出席了成果汇报会。
“相比于大众熟知的指纹认证,虹膜识别可更好地实现活体检测,能覆盖更广的用户群体,为终端应用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中科虹霸总经理马力介绍,“在紫潭安全解决方案中,虹膜识别技术被用于终端解锁、信息和文件加密、政务系统登录、移动支付认证等多个环节和应用。”
该方案具备生物识别、公私分离、硬件加密、安全通信、可管可控、整机安全六大特色,高度集成中科院等多家单位的核心技术,建立了从“终端”到“云端”的多层次全体系安全保障系统。目前这款虹膜识别手机已通过各项专业认证和性能测试,达到正式量产的产业化水平。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e科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