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向群 和君咨询合伙人,节能环保事业部总经理
近期国家大事记
从2014年9月到现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国家宏观层面发生了许多事情,我们简单摘录了一下,包括:
1、2014年9月10号,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人人创新、万众创新。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发布;
2、2014年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正式启动沪港通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于11月17日开始;
3、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4、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5、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6、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公布,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制造强国;到2035年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世界制造强国;
7、2015年6月12日,A股指数达到5178点,随后开始大幅下滑,金融体系的健康性广受质疑;
8、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出席了签署仪式。2015年年底之前,经合法数量的国家批准后,《协定》即告生效,亚投行正式成立;
9、2015年8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研究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新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李克强指出,金融稳定事关经济全局;
这些事情,天天在报道,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正是这些事情在左右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
对节能环保行业影响深远的八大宏观要素
我们把对节能环保行业影响深远的宏观要素提炼了一下,一共有八个,分别是国家政策、新常态、一带一路、金融崛起、城镇化、公众觉醒、工业4.0和互联网+,我们认为,这些因素正在积极影响整个节能环保行业的走向,对于我们每一个企业和在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
要素1:国家政策
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从去年到现在,国家又发布了不少的法规、政策、专项治理计划等等,例如新环保法、水十条、大气十条等等,前一段时间跟国家环保部的沟通,土十条也已经拟好了,等着发布。这么多的政策规范,充分体现国家对行业发展的重视,但是仔细品味下,我们又能发现许多问题。比如典型的PPP政策发布,发改委、财政部都在发文,最后国家出面协调下,说这个还是以财政部为主,但是具体项目还得发改委批啊。
我们数了一下,主席令、国办、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等等大大小小各类政府机关、执法单位都在不停的发布政策。这个现象叫什么呢?我们称之为“九龙治水,各有其法”。但是企业就糊涂了,这事究竟该找谁?我想我们每个企业都会有这么一个单子,尤其是市场开发人员,列明了每个项目都需要找多少个单位来批复,要多少个证盖多少个章,稍有不慎项目就要出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认为,九龙治水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对于节能环保行业,我们过去是不规范的,缺乏很多应该要有的东西,政府也没办法,很着急,只好大家一拥而上的想要解决问题,可谓急迫之情,现于言表。从政策、规范发布的主体内容来看,我们也能看出来,政策目前的主要走向,就是要“重在立、重在治”,即以前规范、标准缺失,所以现在要建立起来;以前出了问题没人管,现在出了问题要处理,要把环境保护好。因此对于政府层面来说,要做的事情就是“监控必严、执法必严”。你看,这么一分析,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监测行业这么火热,背后就是这个原因。
政策继续发展的下一步,我们认为会是“系统化、常态化”,所谓系统化,就是通过立法等方式逐步让整个行业规范起来,而不是现象这样多个部门到处打补丁;所谓常态化,就是计划、专项等各类短期行为逐步减少,节能环保成为一种常态。
具体的走向我们认为是“重在提、重在防”,所谓重在提,是指未来政策重点在于逐步提升节能环保的标准,通过标准促使行业升级,促使环境好转;所谓重在防,是指未来政策倾向于防止环境污染、恶化的发生,从源头来解决环境问题,实施整个社会资源的重新调配,由治理模式改为结构调整模式,产业重心也将从后端向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前端转移。
根据这个政策趋势,我们认为,技术的重要性、结构的合理性将非常重要。比如节能行业,如果太阳能、风能能够实现突破,能源不再成为瓶颈,节能后端行业应该何去何从呢?
此外,节能环保行业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也同时是诸多节能环保行业的客户。在这方面,政府的动向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这方面,我们认为,政府的角色也在逐步变化,日渐清晰。过去政府对于我们行业是事事关心的管家婆角色,现在是政府、企业都在参与的半市场化状态,很多事情政府想放手,但是法制、规范不健全,又不能放手。未来的政府一定是采购效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采购过程,但是前提是法制和规范,要有标准。
要素2:新常态
新常态是什么?官方有解释,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最需要谨记的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新局面----不再是像以前那样高歌猛进,而是逐步下滑。2014年GDP增长率是7.4%,2015年第一季度是7.0%,第二季度还是7.0%,第三季度是6.9%。到了第三季度的6.9%数据一发布,大家都如释重负,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要跌破7进入6时代,都在等待这一天到来,最后另一只靴子落地了,大家都等到了。
既然经济下滑了,不景气了,那么对节能环保行业意味着什么?这个要看国家层面对经济下滑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在08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强刺激政策,投入4万亿,最后被证明是有后遗症的。经济还在持续下滑,是不是再投入4万亿?政府当然不会再这么干。但是想要经济持续发展,没有钱也不行啊。这个问题又来了,咱们国家缺钱吗?答案是否定的,咱国家不缺钱,钱都在企业和老百姓手里,国家缺的是让钱流动起来。钱不流动,经济就是一潭死水;钱流动起来,经济就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说企业不缺钱,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不缺钱,而是过去经济腾飞的时候,不少企业都挣到了不少钱,搭上了快车。都是什么企业呢?我们闭着眼睛都能数出来一大摞子:房地产、钢铁、水泥、汽车……但这些类型的企业发展有一个共同点,这也是过去经济发展的共同点,就是暴利且掠夺、毁坏资源。但也就是这些企业手里握有国家发展经济所急需的东西:钱。剩下的事情,就是要想办法让这些企业手里的钱流动起来,形成良好的经济局面,所以有了经济结构调整,让这些完成了基础经济发展使命的企业把钱都拿出来,完成对经济的刺激和转型。
战略新兴产业的第一位是节能环保,为什么呢?除了巨大的市场前景,节能环保能让这些企业顺理成章的把即得利益挤出来,这个是关键。所以国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挤泡沫,把过去获利丰厚但不可持续不健康的企业手里的钱挤出来,支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恰恰是这么一个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受到重视,这也是我们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模式决定的,是一个沉重的历史教训换来的。
经济结构调整、新常态下,节能环保行业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收益率非常稳定,而且往往是政府买单,或者企业心甘情愿而且必须支付。这个特点就决定了,节能环保产业能够有效的抵御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这是为什么金融界青睐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原因,而不是仅仅因为概念。
同样,老百姓手里的钱也要挤出来,所以要鼓励大家创业,要让股市红火。
明年的GDP增长率可能会更糟糕,我们估计可能在6.4%左右。新常态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些内容能够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节能环保行业为什么能获得国家这么好的支持,但是这并不是全部,很多因素的交叉,会让新常态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要素3: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亚投行是交叉在一起的,我们认为,理解了新常态和经济结构调整,就能够理解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一带一路是国家级别的大战略,目标是形成一个区域化的国际市场。亚投行为这个市场提供资金支持。这个市场主要消化我们国家过剩的生产力,支持经济结构的平稳调整。过剩产能的转移也将从国内转移,比如从东部向西部,转变成为从国内向国际转移。
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一带一路国家也欢迎我们前往进行建设,实现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一带一路上的国家,都会明白中国的发展历程,明白中国的发展现状,对于中国目前的环境问题也不会陌生。
因此,当我们以国家战略的姿态挺进国际市场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国际社会是否也能接受我们“先污染再治理”的破坏性建设方式?从亚投行、TPP等事件来看,美日作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每时每刻都在等待我们犯错误,等待指责、破坏我们建立新国际秩序的机会。一旦我们国家在输出产业的同时忽略了节能环保问题,可以想象,“中国给XXX国家带来的巨大环境破坏”等国际舆论立即会铺天盖地而来,一带一路战略不但会宣告失败,而且国家还将承担沉重的舆论压力。
所以,我们一直呼吁,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是节能环保+产业的模式,否则就是变相的资源掠夺。一带一路国家需要中国过剩的钢铁、水泥,但绝对不需要建设过后的垃圾、污水。只有节能环保+产业的共赢输出模式,才能实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安居乐业”:所谓乐业,就是通过产业输出,实现对当地经济的提振;所谓安居,就是要辅以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使得当地的环境自然美好,不因为经济建设而破环环境。节能环保+产业的模式,才是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这个模式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必须选择的模式,否则一带一路就无法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对于所有的节能环保企业来说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国家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等待我们去起舞。
但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呢?这反而是个很窘迫的问题----大部分国内的节能环保企业都还没有做好国际化的准备,甚至没有意识到一带一路对于节能环保企业意味着什么,在人才、技术、资本等各个方面都完全不具备出去竞争的能力。
要素4:金融崛起
金融的崛起对节能环保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们节能环保企业还在像十年前那样思考和运作企业,还没有资本、金融的意识,那么很快你就会发现,门口已经有野蛮人在站着了。
金融的崛起让诸多行业内的企业逐步远离了有机增长时代,资本之手的力量日渐显现且强大,节能环保行业也未能例外。
2010年,金融产值占据整个GDP的6.3%;2014年这个数据是7.4%;2015年上半年,这个数据是9.3%。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呢?美国目前金融产值占GDP大约是8%,英国比美国更低,只有7%。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金融在我们国家的崛起,热度之高,甚至超越美国。
金融市场的规模在扩大,规范性在加强,同时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为实业注入新活力。而经济结构调整下,金融市场对节能环保产业又持续看好,因此整个产业都受到金融资本的青睐。在资本的推动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狂奔。如果说今天还有节能环保企业说自己的项目缺乏资金,业内都会笑话这个企业了----要么是你的项目压根就是错误的,不值得做,要么就是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资本”这两个字。这个行业进入了不缺钱的状态,只缺好的项目。
我们说好的项目,并非指收益有多高的项目,而是指商业模式明确、收益稳定的项目。节能环保类的资产,由于金融市场的偏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资产了----整个行业本来就有重资产的偏向,为此苦不堪言,而金融力量一介入,大家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在金融力量面前根本就不是问题。节能环保资产收益稳定,抵御风险,简直就是天然的金融宠儿,更何况,在概念的驱动下,其溢价程度水涨船高且持续看好,节能环保资产立即就带上了浓重的金融属性。
所以我们说,节能环保资产的金融化非常明显。金融资本看待节能环保资产不是看收益有多高,而是看未来的溢价能有多少。这么一来,大家就可以理解,有些项目为什么不好,但是还有很多企业要去抢。规模为王在节能环保领域内如此盛行,金融力量在背后的推手是一大核心原因。
金融对节能环保的青睐也造就了行业内投运分离模式的创新。前几年还可以叫创新,现在就一点也不新了。我们称之为“资产向左,收益向右”,及金融机构出资,享有资产,享有稳定收益,享有未来的溢价预期;而节能环保企业享有规模,享有运营权,享有轻资产的发展模式,把自己彻底解放成为专业的运营商。这就是投运分离模式。
以前投资一个像样的项目要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例如工业节能项目,拉出一个余热余压发电大一点的,几十个亿的投资就进去了。有多少企业能够经受得住这么高的资金压力?但是有了投运分离模式就不一样了,金融资本不怕你要的钱以亿为单位计,就怕你找不到合适的项目。企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很快就起来了。
并购等资本手段在行业内就更加普及了。水、垃圾处理等垄断性明显的细分行业内,为了追求规模发生的并购整合已经成为常态。我们有个数据,环保板块今年上半年参与并购的上市企业平均营收增长118%,而为实施并购的增长率只有33%,差距明显。
这就是金融给行业带来的发展力量。金融力量将对整个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我们希望节能环保行业内企业能够抓住这么好的发展机会。
要素5:城镇化
我个人的观点,我一直认为城镇化已经是一个伪命题了。过去的城镇化,主要倡导的是通过将农村人口城市化,释放农村人口红利,提升消费。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大家去农村走一走就知道,现在农村里面基本都没有人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属于消费力最弱的部分。而大部分的农村人口,都聚集在各大城市里打工。他们的生活早就已经城镇化了,消费力已经在其所生活的城市里基本释放。
但城镇化给节能环保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在于农村现实的节能环保问题,而不在于其消费力。
以前我们提起农村,想起的就是青山绿水。一提到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就想到农村的袅袅翠烟,自然美景。但是现在的农村生态环境究竟如何?谁也不敢说好。
我们曾经做了一个计划,打算走访一百个农村,检测农村的空气、水、固废等典型的环保状况,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全实现,仅仅在部分农村进行了走访。但即使是走访,结果也是让人触目惊心的。农田庄家大量的化肥、农药,水质状况不敢保证,空气中弥漫的强烈刺鼻气味,垃圾随处可见,无法有效处理……我估计,目前农村的环境状况比城市其实更加糟糕。走访检测计划,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计划明年一定要做,诸位企业有谁愿意跟我们一起的,我们大力欢迎。
农村不是一片净土,未来农村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我们说,依赖于城镇化来解决,简单说就是城乡一体化来解决。未来的农村就是小城镇,而不是散居的一个一个小村落。只有集中起来,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村的问题,包括劳动力、环境、消费等等。
所以我们说,未来的农民不是一个户籍身份,而是一个职业身份。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的持续推动下,未来的农民是一个坐着公交车去上班的职业,而不是一个户口的概念。那时候会出现一个新的概念,叫劳居分离模式,就是说农民的居住地和劳动地是分开的。
这个概念一提出来,我估计很多节能环保企业立即激动起来了,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在招手。确实啊,假如实现了,水务、固废等等行业将面临一个新的庞大的市场机会,目前的小型化问题有望解决----但是你得活到那一天,这个可不容易。
要素6:公众觉醒
有人说,公众觉醒对节能环保许多企业来说不是机会,简直是噩梦。主要是因为,公众的觉醒不是从整个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开始的,而是从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开始的。其实这个很正常,我们也不能要求公众站在多高的层面来看待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厕所建哪都无所谓,建在咱自己家门口,咱也不能保证咱自己没想法啊。所以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危废处理厂等等选址问题都很麻烦。
比较有名的事件是白鸽湖事件,大家都比较清楚。白鸽湖垃圾焚烧厂2004年就通过了批复,2008年才开始建设。但是到现在,这个焚烧厂不是建成了,而是建没了,原因就是公众的反对。期间包括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八个居民委员会认为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行政不作为,向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起诉,责令第三人投资的白鸽湖垃圾焚烧处理厂立即停止建设并对其处以罚款;2013年重新选址,还是失败;到了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会议干脆宣布这个项目暂停了。
节能环保项目的选址重要程度变得如此重要,核心原因就在于公众的觉醒。
但是大家认为公众是在给行业制造麻烦,这个说法就有问题了。公众对行业发展的负面作用固然存在,但是正面促进效果也不容忽视。比如公众希望知道更多的信息,所以监测行业的前景就无限,因为监测行业能够提供公众最关心的前端数据。
另外,我们作为行业的一分子,是不是也该反思下,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足够环保呢?我们排放的废气、废水,我们自己的能耗等等是不是真的合格过关呢?我们也呼吁,节能环保行业的企业要做好自己,避免二次污染,加强自身的约束力。
公众觉醒是不是就只产生这么一点影响?当然不是,公众节能环保意识的觉醒,持续发展下去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举个例子,假如公众环保意识非常强烈,从源头开始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减少了用水、减少了污水的产生、减少了能源的消耗,那么整个行业有多少垃圾焚烧厂要关闭?自来水厂的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生活污水处理厂该怎么办?假如公众的垃圾分类真的做到日本的程度呢?
假如公众环保到出行不买矿泉水,带个杯子出发,是不是连农夫山泉都要皱眉头了?
公众对节能环保的理念、态度、实际做法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的,眼下对行业的影响,我们认为还在浅层面,未来可能会更加深远。
要素7:工业4.0
工业1.0是蒸汽时代,是工业革命的开端,人类从此进入工业时代;工业2.0是电气时代,是流水线时代,人类进入高效率的现代文明;工业3.0电子信息时代,是生产自动化时代;那么工业4.0是什么?工业4.0对节能环保行业究竟有什么影响?
工业4.0是德国人提出来的,但据说中国人对工业4.0的解读和热捧,比德国人还要强,让原创的德国人都大跌眼镜。德国人的工业4.0融合了智能工厂概念、智能制造概念、智能物流概念等等,但最终都指向同一个东西,即智能化的产品。简单的说就是,工业4.0就是用最智能化的方式,生产出最智能化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是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
所以我认为,工业4.0的核心就是智能与智慧。如果你只是把工业4.0理解在制造环节,认为跟终端使用其实没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制造环节只是起点,起点的智能与智慧,在终点会体现成为什么?这个才是我们要关注的核心。对节能环保行业来说,工业4.0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效率与效益。
前一阵子有个新闻,是讲房子可以3D打印,别墅、小楼都可以做到了,就在上海。房子可以打印,那么水厂可不可以打印?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不可以打印?目前我们大量的定制化生产的设备是不是都可以高效率的实现生产?这对我们的设计是不是要有颠覆性的影响?对我们的建设成本、事件周期是不是有颠覆性的影响?
假如这些离我们比较遥远,那么智能化的水厂、垃圾焚烧厂呢?是否可以实现无人值守?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企业,拥有100座水厂,但是只有100个员工?甚至更少?
假如以上离我们还是很远,那么大家不妨看看这个现实的玩意:伦敦奥运垃圾桶:具有预防恐怖炸弹袭击的功能,并配备有无线网络设备和电子屏幕,能滚动播出广告、股市行情、即时天气状况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搜集智能手机用户出入某场所的时间、在某处逗留的时间等信息等,造价3万英镑。这个垃圾筒真强大啊,但是最后因为它太智能了,智能到了可以收集到每个接近它的人的隐私,所以被叫停了。
假如这个垃圾筒可以自动分拣垃圾,自带能量系统,自动(预)处理垃圾……是不是会更好?能不能实现?
假如这个垃圾筒普及了,商业模式会是什么?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又会如何?
工业4.0只是个引子,更深层面的是技术对我们整个行业的影响。每一天我们都坐在火山口,不知道是哪一种技术会引爆整个火山,这就是我对工业4.0的看法。
要素8:互联网+
如果工业4.0带来的颠覆性影响,至少我们还可以认为明天还不会到来的话,那么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谁都不敢说明天不会到来,而是大家都应该小心翼翼,预备着明天互联网+可能会突然让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不代表大家都这么认为,都这么做。
去年的8月份,百度发布了一个轻应用,叫百度回收站,今年又做了升级。这事的关注程度在互联网行业内的关注度比在节能环保行业内的关注度要高多了。我们很多节能环保行业内的企业对百度发布回收站这事基本不关注。
10月份我们的微信号发布了一个消息,是苹果公司的CEO库克宣布了在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状况,苹果公司已经做到了能源的收支平衡----在中国的苹果专卖店等等相关产业没消耗一度电,苹果公司投资的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就会产生一度电,以此来树立苹果公司的节能环保形象。
我们行业内的企业,比如桑德也发布了云平台,更有名的是IPE(公共环境研究中心)的APP蔚蓝地图。但总体来说,大家并不认为互联网+会对节能环保行业带来多么快多么大的变化,更多层面在谈论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等概念,尽管这些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是互联网+的创新速度可能是大家无法想象的。去年的时候大家可能还在观望,但是今年我知道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投入了,原因也很简单,冲进互联网+可能会死,不冲进互联网+确是一定会死。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影响究竟是什么?不好说。互联网+就像一团雾笼罩着未来的节能环保行业,只有等雾散去了,才能看见真面貌。
我们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互联网+的影响,即不考虑节能环保行业面对互联网+的需求,而是考虑,互联网+在面对节能环保行业的时候想要什么?也许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互联网+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互联网+企业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是资本?是技术?都不是,我认为互联网+最看重最需要的东西是用户,是一个一个的用户,只要有了用户基础,就可以用“羊毛出在狗身上”的互联网思维获得无穷无尽的利益。
由一个矿泉水瓶展开的互联网+思维
比如我们看一个矿泉水瓶子,大家都知道,空瓶子是可以卖钱的,是很有价值的。一个人喝光了水,会把瓶子扔掉,然后被拾荒人捡到,或者没有扔掉,攒起来卖给了小区里面收废品的,收废品的再卖给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再卖给加工厂,加工厂加工成纤维,资源获得循环利用。这个过程里面最值钱的是什么?是这个空瓶子,所有的流转就是围绕这个空瓶子进行的,直到最后它变成了新材料,完成循环。
但是互联网+可不这么看,互联网+认为什么最值钱呢?不是这个空瓶子,而是扔掉这个空瓶子的人----这是一个用户。任何一个产生垃圾或者废弃物的人、家庭等等,都是用户。这些用户才是最宝贵的,只要我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把这些用户和我们连接起来,我们就可以无所不能。因此,未来卖瓶子是不用你去楼下找小区收废品的,甚至倒垃圾也不用下楼,只需要你打开手机点一下,选择是卖瓶子还是倒垃圾,立刻有人上门来为你提供各种服务,一个空瓶子的钱可能和一瓶矿泉水的钱一样多。
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在乎你想要做什么,但会有人在意你是一个用户。假设所有人都安装了你的APP来选择让你上门收废品,那么你就是新的BAT,甚至比他们更加强大----你可以提供家政、社交等各类服务,可以卖大米卖菜,可以免费提供垃圾袋,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可以在源头被分出来……这些事情对节能环保产业,尤其是后端产业有多么大的影响?总之有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假如这个真的实现了,那么你究竟是一家什么企业?是节能环保企业?是互联网+企业?是个物业公司?是个家政企业?废旧手机、空瓶子、废纸等大家都在抢的资源,和用户相比较起来哪个更加重要?企业的边界究竟在哪里?究竟怎么界定你?你的商业模式和现在的节能环保行业会一样吗?
这些东西,尽可以去畅想,但是可能明天就是事实。
以上这些要素,是我们认为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对行业的总体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的。这些要素,单个方面来看影响就已经非常巨大,如果这些要素交叉起来,其影响力就更为复杂,例如工业4.0+互联网会怎么样?再加上公众觉醒呢?假如农民也觉醒了?金融会支持谁?拥有用户的还是拥有原材料的?区域化的还是一带一路的?……这些要素,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转载自和君咨询公众号,和君咨询节能环保事业部的简介
和君咨询节能环保事业部专注于节能环保行业,秉承和君集团“一体两翼”(咨询+资本+商学)的业务模式,为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提供咨询、资本、人才等全面专业服务。节能环保事业部恪守“以极度的责任心服务客户,伴随并见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希望通过专业服务,为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价值,为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主要服务的客户包括中国节能、中环保、中环水务、北控集团、首创集团、北京环卫集团等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服务领域覆盖水、固、气、新能源、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等几乎节能环保全部细分领域,项目内容涵盖战略规划、组织变革、人力资源、标准化、投融资等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能源环境
- 节能环保
-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