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观点】听一位清华大师兄讲述如何做一生的学术规划
令狐小冲 2015-12-01
导语

新入学的博士生或在读的博士生们,做好准备了吗,听一位清华大师兄强人讲如何做一生的学术规划,赶紧去做吧!


1 前言

今天收拾东西开始准备开题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么一件事:平时总是抗议政府还是业主还有大众,目光短视,搞建设不知道要事先规划,甚至建筑也不设计就开始挖地盖房子,结果总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情干得千疮百孔。

可是想起我们的博士生们(硕士生就不说了,因为我觉得眼下的方向,硕士本科化逐步实现,硕士已经没有学术性可言了)的学术研究,很有一批是根本没有什么事先规划的。按着清华博士教育苍白的学制、课程,跌跌爬爬,不能按时毕业的、论文不怎么样的大有人在(我就是不能按时毕业的那一类)。至于能否具有真正的学术素质,天知道。

说来惭愧,在清华读建筑第九年了,也是在第八年上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都糊涂着,跟着中国惨白畸形的教育制度一步步快熬到国人眼中的学位顶峰,才发现自己还在瞎蒙。今天写这篇文章,为的是整理自己,顺便提醒一下学弟们。

清华的教育号称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我觉得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追究起来,其实应该说整个清华的教育制度和方法都是二流,只不过本科要求低,博士要求高,在教师和学生依靠自己的个人拼搏程度一定的情况下,显得本科比较牛,博士比较差,如此而已。清华有能培养个别大师的个别教授,但是没有培养一群大师的可靠办法。按俗话说,这叫“望天收”。

简而言之,对于一个愿意投身学术的人来说(我以为做博士的意义主要在此),学术绝非几年的工作,而是一生的工作。

要搞学术,必须以一生长度来规划你的学术历程,越早越好。规划未必能实现,但是不规划就只好看rp了.呵呵,靠rp当大师,你觉得难度比手工制造原子弹如何?

2 健全知识

早年清华还是综合大学的时候,就有学者疾呼不能培养半个人的学生。这里说的是人文素养。有人说学术的境界,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这四个阶段。要我说第四个阶段不可能,正常应该在2、3阶段间循环。而多数人,显然在第一阶段。

中图分类法把所有的知识书籍分成“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测绘学、地球物理、气象学、地质学、海洋学、自然地理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林业、水产渔业、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综合图书”37个大类无数小类,问问自己都了解过哪几门?

人文知识的意思,是说这是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应该有的知识。这时还谈不上学术。清华变成工科院校以后,确实严重的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我曾经羡慕国外大学生首先就要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概论,就可以有健全的知识根底。现在想来可笑,全面的素质教育,显然是要通过一个健全的教育制度来实现的,而不是一两门课。很多学生进大学发现不喜欢专业,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父母和中学老师一般也都弄不清楚那么多专业都是什么个东东,到社会上又从事什么行业。这样盲目乱撞能选对专业么!所以说,人生的大多数困难来自于缺乏知识(天赋的问题我们暂时不说)

有人能挣钱当老板,让技术人员给他打工,是因为他擅长赚钱的知识;有人能当官(贪官暂不计),是因为他有当官的知识。有人说那是靠经验啊!其实经验,正是科学要把它变成知识的。现代科学是经验科学,这是我不小心学了一门关于科学哲学的课才知道的。人类总是把一切归纳为知识存起来,你需要了解的是这些知识的全体。人生的经验大多数都被归纳了,很多东西你以为是经验,其实都有专门的学科已经研究过了。虽然有些知识是秘密的,比如统治人的知识,坑害人的知识。有些经验也很难被归纳,但是已经归纳了的至少要知道吧。

新生常常迷惘,其实不必迷惘什么。大多数人还没有资格迷惘,他们只是无知而已。等你把相关已有知识都了解了,你才有资格对那些真正困扰人类的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产生迷惘,比如生与死,物质与精神什么的。

规划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很多人不会学习,是因为他们连做人可以学什么、应该学什么、适合学什么都不知道。管理规划自己就是一项基本的知识。啥都不知道就直接扑进某一项具体的知识技术里扑腾,那就死定了。中国的教育问题在这方面的缺陷是致命的。

我是幸运的,建筑学不但有趣而且好挣钱还对社会很重要,不过可能各位也没几个知道建筑学专业是干什么的吧?不奇怪,中国有现代建筑教育也就是1928年以来的事情,城市规划更晚。不知道这个学科的内容很正常。

水木里有人对各种游戏了如指掌,有人对各种电脑配件行情如数家珍,有人对化妆品品牌深入研究,可是有几个人对于人类知识体系有所了解呢?买东西大家都知道货比三家,可是学知识有几个人知道要货比三门呢?大家常常抱怨政府领导不懂行还乱来,可是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又知道多少别的专业的知识?要了解社会全面的知识相当难,何况管理本身还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

要知道了解整个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以及社会各行业的运作概况,是一件很有趣也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不过对于一名博士来说,即便有了比较全面的知识,也别得意。这还不叫渊博,只能叫健全而已。就像人还谈不上健康健壮,先别缺胳臂少腿,别残废。甚至别身子只有一半(真恶心,半边的人体...)不过现下残废可是真多....我的导师是个人文功底很厚的老同志,但是突然有一天跟我们感慨从一次讲演里知道杨振宁的人文素养特别深厚,令我很是怕怕...搞物理都需要这样的人文素养,何况我们偏人文的...

简而言之,人文素质不是给你搞学术用的,是给你成为一个健全的人用的。先为人,再为学,搞学术需要的更多。

好了,这就是为什么要用一生去做学术的原因。

知识太多了,不得不把一生都规划进去,还不见得能有成效。有人说大学只是学一个学习方法,我说博士读完也就是学一个搞学术的方法而已。

有的同学可能看过李敖的书,会比较共鸣。李敖是真正做学问的人。他从小开始博览群书(他们家读书条件好,父亲是北大毕业家里书很多)高一就展开了对全部中国古书的扫荡,规划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后来编成《中国名著精华全集》,自己号称中国读书最多的人,因为他一生自从懂事以后到现在,只有2周没有在读书(!!!不是人啊!)从他居然在《要把金针度与人》一书中居然介绍《营造法式》这么专门的建筑古书,就可见一斑了。各位同学包括我自己,从大学才开始广泛读书,博士才知道规划自己的学术生涯,比李敖已经至少晚了10年。想在学术上达到他的成就,就比较难了。

这样看来,真要跟大师比搞学术,从小就要头脑清楚目的明确的努力(世家子弟和发达国家青少年此方面严重占优),一辈子干下来也就是保证个基础功夫不吃亏而已。这个基础上再拼天赋悟性什么的,还未必有胜算。所以说,搞学术啊,真的不容易。

顺便也说点高兴的。科学不同于宗教和艺术,它最大的好处是,科学的知识每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学会它(虽然未必能创造知识)。因为科学证明要求把推理的每一步还原到自明的公理。每个人只要是精神正常,都可以学会自己想学的科学知识,只不过有些知识需要太多时间去学而已。科学是平易近人和点滴积累的,很多驽钝的人都可以很有成就的创新,何况只是简单的学学用用。大师往往能教出学生大师来,也是因为科学是可以传授的,而且方便传授的。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是轮不到拼天赋的,所以基本上好好干大家都能有所成就。相比之下,中国的“道可道非常道”讲究悟对常人来说就很难学习了。

3、资料积累

科学是靠点滴积累起来的,每个人的学术也是点滴搞起来的。如果还没有良好的资料积累习惯,那就赶快改改吧。

3.1 囤积书

所有的自己认真看的书都应该拥有一本。没听说那个大学者家里没有一大堆书的。有效率的研究必须有很好的书斋,有价值的书万万不能指望图书馆(能直接坐拥图书馆的大教授例外),网上图书馆也一样,见到有用的就要下载,别指望在线,除非服务器是你家的。把所有需要的书分类排好了上架,放在自己工作的台面前面,或者把对应的电子文档目录清楚的放在自己的硬盘上(数字化要说真是方便了全体知识分子啊!)买不起的或者买不到的就复印或者扫描或者翻拍。

3.2 读书不是藏书,不动笔不读书

所有的书读过都要划上线,贴上小条,做批注、笔记和小结。别可惜新书或者舍不得买即时贴,做学问是要成本的~。手写很不方便,最好是直接敲进电脑。平时吃饭睡觉随时想到什么都记得记下来,抽时间整理出来就是好东西。这也是很多大师的经验之谈。

3.3 所有自己经手的项目或者某项工作或者某种活动,都要条理清楚的整理归档

比如某个项目的各阶段成果,每次讨论纲要(这时候用pda直接纪录就很方便了)对方联系人名片统统纳入文件夹;某次周末郊游,把事前找得资料、中间的发票门票、拍的照片写的游记,都扫描了归档。有点像归档狂是不是?李敖连小时候同学的纸条什么的都还保留呢!“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料”是搞学术必备的基本技能。保持随时动手记录的习惯非常重要。

3.4 特别重视目录线索

也就是绝世武功的目录。很多时候你没有时间去具体了解某些知识,但是记住他们的目录很有用。检索工具就是其中一种。但是有的学科本身知识积累就比较混乱,比如我们建筑学科。这时候就要自己有个结构良好的资源总目录,不断的把有价值的目录线索补充进去,需要或者有空的时候可以去查找研究。

各种著作,论文,期刊,零散的小文章,听到的报告讲座,导师的提示言论,某个比较专门的网站,例如e科网啊、小木虫啊---某个新知道的文献数据库....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别人的著作和论文的参考书目,这个对自己的专业极重要;一个是期刊杂志,应该通览。除了自己的专业期刊,一些相对学术的休闲性新闻性的综合期刊报纸比如《读书》《南方周末》《南风窗》都值得多看看,可以了解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是针对拥有良好知识框架(或者至少是学习计划)的人而言的。东一榔头西一棒、道听途说或者熊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都不是搞学术的办法。

3.5 简要的人文知识基础

我也是读书刚起步,说一点心得跟大家探讨探讨。

哲学:中国教育最残缺的一面,但是要命的是人不能没有哲学思想——不学哲学就意味着你有的是一团糟或者很原始的哲学思想:方法论,认识论,世界观,伦理道德观念...原始的博士...嘿嘿黑....所以让每个博士都写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论文这样荒唐的事情....我们可是phd啊!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从学科的历史学起。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你的第一必读书目。但是罗素死得早,所以当代各哲学流派要看别的书,好在不厚,挺好看的。看完有兴趣的还可以深入看看自己喜欢的流派。中国哲学博大精深,从中可以知道很多现在的社会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嘿嘿。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也不错。看完哲学史,其他的哲学书目你自己就知道了。

伦理学和美学:都可以挑一两本概论或者简史看看。但是美学需要有一些艺术实践做基础,不然不好看。

宗教:宗教是中国教育根本没有的项目,确实西方文明的基础,真是要命。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是看看宗教史就能知道好多好多事情,方便了解世界。儒道释这中国三架马车不但是知识,还会对你的人生有很大的作用,值得慢慢消化。

社会学:是个不好对付的学科,我只看过《江村经济.生育制度》(很好看)和若干小文章,但是觉得是个急迫的领域但是又过于庞杂。自己面对的那么多烦人的社会问题,看看社会学会很有启发,有利于好好做人。

*** :中国很黑幕的一个学科,还好西方人写的多。从柏拉图就有《理想国》,同时可以和历史一起看。***+历史很有看头,***课的那些教条要首先忘掉,从头学起。尤其中国人普遍对于民主自由***这些西方过来的概念还知道的太少,一些起码的常识需要补课。不认真看一点,被欺负了可别怪别人。

法律:也可以和***一块看了,都是搅和在一起的。重点看一些原理和切身案例。当然还有法律的历史。

经济学:非常切身,凡是想发财或者对社会不满的人都必读。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是经管学院的首选推荐书目。相关的,关于资本全球化,股市和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中国房地产,简单的会计税务....你不学都没办法活。

文化上,文化地理学、传媒相关和比较文化学都是很有趣的。包括很多畅销书都可归入此类。

科学哲学和科学史是必读的。否则就不好办了。尤其注意科学和宗教、艺术的关系。丹皮尔的《科学史》和彭罗斯的《皇帝新脑》都很好。

语言学跟哲学干系很大,有兴趣可以看看。

文学就不说了,不看太可惜。这是个无所不包的东东。

艺术类非常重要,不过主要不是靠看书,要靠动手干。不拘那一类,至少学一门。因为艺术集中代表了感性思维方式的作用,和整个科学互补共鸣。尤其是整体思维和综合感知。艺术其实起步的时候并不难,难在下决心入手。绘画、古典音乐是基础,比较容易入门。直接上摄影、电影这样的综合艺术可能进展反而比较慢。学艺术最好有活人当老师,光自己琢磨恐怕比较难,这也是学艺术的重要难点之一。好在现在媒体发达,要好一些。不必犹豫,谁知道你不是一个艺术天才呢。

历史:在中国是巨无霸学科,恨不得5000年都在搞这个。李敖要不是研究历史而是别的什么,在中国恐怕难有大成就。像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这样的巨著可能比较累,不过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那几本就很轻松愉快了。每个学科的历史都值得一读,历史本身更有意思。但是历史教科书一般都很难看,尤其是意识形态化以后。名家的历史名作往往观点有趣风格鲜明,会很好看。考古常常沾上艺术,同时也有点像探险或者刑侦,也是很有趣的。discovery和中央10套都有越来越多的相关节目,真是不错。

理工科就不说了,我不内行。不过天文和古生物还是挺想了解的,感觉很好玩的说。

以上人文分类,我觉得每类读个3-5本名著也就50本的样子,这点都没看过,做人都困难,做博士就麻烦了。

4 、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并且不断实施

规划自己的学术生涯至少应当是5年为单位终其一生而且还得不断调整的。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终身不断的学习新东西。当然学习的项目也是要不断补充调整的。其实中国今天的社会还算稳定了(比起卢旺达什么的!%¥◎#)参照国内外从业人士的情况,大可以估计出一生的大致步骤,尤其是如果献身学术研究的话会比较稳定,基本就是学院或者研究机构。早规划早行动,3-5年的短期目标,20年的中期目标,一生的理想,肚里有数哪怕说不清楚苦苦追寻也比没想过浑浑噩噩强无数倍。

5、游历

游历不是玩,是学习那些没有被归纳为书面知识的经验(玩都得学习,学者真苦闷.....)。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他一生最好的老师就是游学。其实孔子那时候就这么干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不错的,一定要记得把出去锻炼实践放在长期计划里。

实践如果不算学习知识的话,那就算创造知识的第一步。那些读书郁闷的,不妨出去走走,看看社会运作民间疾苦自然风光,心胸自然就开阔了,顺便还能找个女朋友什么的。有人说博士没情趣,傻,呆什么的,那都是说得不合格的博士。

博士不是书呆子,博学博游博玩,应该是样样都能来都能干得不错的。娱乐,文艺,幽默,扮酷,时尚,这些都是需要人文知识基础和实践练习的,如果专业太忙也可以先放在计划里,但是别不当回事情。这个就不细说了。

6、学位和长期规划

听说胡适曾经后悔花了过多时间去取得博士学位而没有坐学问,金庸也后悔花时间写小说而没好好搞学问(这都什么话!!!)可见学术真是个无底洞。自打我开始懂得做学问(相应的一般的事务就很简单了)是怎么回事之后,慢慢觉得学位确实不是那么重要。学术是要用一生去做的,3年5年的一个学位相比只是小事情。有学问的人也不会被学位困扰(不是说不拿学位,而是说拿学位不成问题)。至少我们业内,有没有能力合作几天就知道。学到了博士应有的能力,必那个学位重要太多了...

好了,不说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以上的条条,希望能和各位博士生同学共勉。说永远比做容易,记住从现在开始去做,必须滴!

(本文作者为水木上匿名的一位大师兄,也是高人一位,我等拜服了,如若转载,请切记注明出自e科网)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博士生
  • 学术规划
  • 清华大师兄
分享到
文章评论(1)
醉卧青云[哈尔滨工业大学]

好文,只是做起来好难,但细细想来,人文修养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影响人一生!

3277天前 | 回复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令狐小冲

博士生

清华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