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教育部为何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
一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需要。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专门印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意见》着眼于未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趋势,明确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二是推动智能教育的需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智能校园建设,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智能教育实施的关键要素, 没有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发展、素养提升,很难实现传统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跨越。因此,必须尽早谋划、尽快推动,长远布局智能教育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2018年4月,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由1.0向2.0跨越,人的因素是关键。为此,行动计划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特别强调推动教师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阶段,其对教育的影响刚刚显现,还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因此,教育部决定以试点的方式,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借助宁夏作为国家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建设的契机,先期在宁夏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同时,考虑到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通过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助推教师教育改革、助推教育教学创新、助推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为在全国层面推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模式,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如何保证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一是做好组织引导,教育部将切实做好试点工作的统筹指导,并协调教育发达地区和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参与并支持试点工作。同时,指导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分别遴选基础好的市县和中小学校建立实验区和实验校,遴选基础好的院系建立实验基地,确保试点工作部署快、推进实、成效好。另外,指导两家单位注重引进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或专业机构,参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平台资源建设,强化外部资源整合。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教育部将通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项目资源,为试点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也将利用本地本校项目资源,安排专门经费用于试点工作,为试点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加强专家指导,教育部将遴选教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专家组,负责试点咨询指导工作。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也将建立相应专家组,做好方案研制和试点实施的跟踪指导。
四是做好督查落实,教育部将采取专项督查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试点验收。同时,督促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做好试点自查工作,确保各项行动落地见效。
相关:人工智能将对教师生涯产生怎样的影响?
2013 年,英国牛津大学发布了一份名为《就业前景:哪些工作最容易受到计算机自动化的挑战》的研究报告,研究者在分析了702种常见职业后认为,需要大量社交、 创造性的工作,或是需要技巧、灵活运用技能的工作,机器人都难以取代。而在报告结尾处长达16页的列表中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等教育教师分别以 1%和3.2%的几率,位列未来被“计算机化”可能性最低的职业排名的第52位和112位。
其实,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难以撼动大学教师的工作岗位,而且还可能助你的教学工作一臂之力:
●学生问题多?虚拟助教帮你回答
为学生答疑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如果海量问题集中向你涌来,而你也想一一解答却力不从心,这时希不希望有个人来帮你分担?这就是虚拟助教存在的价值。
●为开放性试题评分成本高?计算机先帮你挑错
在给学生作业或考试评分时,对开放性试题(如作文)的评价对教师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大型课堂为个人提供反馈更是如此。一些人相信,由于学生的回答有其固有的句法和语义结构,因此只需对计算机“稍加训练”,用人工智能系统取代人类反馈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其成本要比靠人打分低得多。
而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密西根大学的教师就开始用计算机给学生改论文作业了。类似的应用中国高校也在尝试。
●希望教学个性化,学习系统助你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
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利用基本的人工智能算法,基于学生的学习经历“算出”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好地实现学习个性化。同时对教师而言,由于此类系统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这也有助于系统向教师反馈数据、提供信息,以便分析和了解学生及其班级的整体需求,协助教师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
人工智能技术在给教学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实也在默默地给大学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咨询管理公司盖洛普联合美国东北大学今年联合开展的一项有关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显示,虽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表示“有些担心”或“非常担心”因 新技术的产生导致自己失去工作(没错,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高),但大多数人对未来如何能够掌握所需相关技能表示出担忧。
接受调查的人中一半以上认为,如果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失去了工作,他们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才能找到类似的工作。然而只有18%的人对获得这种额外教育感到“非常有信心”。
东北大学校长约瑟夫•奥恩曾表示,大学需要适应即将发生的人工智能革命,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提供有关“只有人类才能完成工作”的教育。这恰恰给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课程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目前还难以具备的素质,如创新性、创造力,在技术领域知识的传授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毕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讲授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即便这个岗位不会被淘汰,你可能也会被这个职业的要求所淘汰。
本文转自麦克思研究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