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江苏南京,我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南京是个接纳度高的大城市,也是一个对创新人才有着吸引力的地方。”2013年9月,王枫秋告别生活了9年的英国,选择回国。“当时,我还差一年就可以获得英国永久居住权。但那时国家越来越重视海外人才引进,我也入选了中组部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人生能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实属难得,我希望自己能够报效国家,也希望个人在学术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980年出生的王枫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大学时期就被公派至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他的导师是知名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伊恩·怀特。“我是东北人,在北京上的大学,最后能够‘牵手’江苏,来到南京大学工作,也是一种冥冥中的缘分。几年后,我的爱人也从剑桥毕业,追随我的脚步来到南京,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对新南京人。”王枫秋说,无论是江苏省级层面还是南京大学,对于海外优秀人才的发展均给出了各方面的支持,也帮助他们搭建起很好的科研平台。“更重要的是,江苏有着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高水平的高校科研实力,这些都是科研创新的优良土壤。”
回国后,这位80后年轻教授,不仅在科研项目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而且还积极推进着科研成果转化。“从科研大环境看,以前普遍追求‘量’,都更加重视结论性的研究,但现在更加追求‘质’,就是一方面追求更多前瞻性、颠覆性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更鼓励科学研究成果能够被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解决实际需求,为提升产业竞争力起到实质作用。前瞻性的研究就需要经历基础研究和产业孵化的全过程。”王枫秋告诉记者。
王枫秋的课题小组主要研究领域既包括很基础、很前瞻的部分,也有非常接地气的部分。“有时候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看似是对立的,但是大多数高附加值的重大产业化技术都来自于基础研发中的发现。只不过这个孵化的过程根据产业不同有长有短。我们目前正在努力研发一维、二维碳纳米材料在超快激光器系统中的应用,这是基于多年前我博士研究阶段的一个发现。主要研发用于精密加工的脉冲激光仪器光源。”
王枫秋说,江苏是制造业大省,需要一大批围绕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比如我们研发的超快激光刀光源在新一轮的加工技术升级中,聚焦强、能量集中、速度‘秒杀’,精度比传统产品高数十倍,但创伤微小,相信这样的产品就有着广泛的市场空间。”
“来到江苏工作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江苏对新兴产业的布局和技术创新研究,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王枫秋对此深有感触,无论是高校内部不同学科的研究平台,还是整个创新的链条,江苏都已逐渐搭建起完整的创新体系,极大地鼓励了科研人员展开前瞻性的探索。
“在英国时,我就一直从事石墨烯材料的研究,而依托南京大学的团队,我们又研究出了一维碳纳米管和二维石墨烯结合形成‘原子层厚’的复合薄膜的一种,以及和石墨烯性质类似而又可能在某些重要层面超越石墨烯的新材料,这将大幅提高器件的工作性能。这个项目得到了学校和省里的大力支持,获得了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相信在这样的扶持力度下,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科研人员选择来到江苏发展。”
(本文来源:南京大学新闻网;)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南京大学
- 王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