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郭朝晖老师,亿科创新智库专家,宝钢股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宝钢技术业务专家,教授级高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全国优秀青年创新奖、全国优秀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宝钢首届“金牛奖”获得者。先后应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邀请进行短期访问或学术交流。
本文是郭老师多年一线科研的真知灼见,更多文章可以关注郭老师个人公众号:guoguo_innovation!
0 引言
这是我七年前写的一篇东西。写作背景是:我认为国家或企业的科技项目常用的格式模板有问题。比如,模板一开始的条目往往是“国内外发展趋势”,一般用来写国外怎么做的、重视哪些指标。但我认为,这个条目本身值得商榷:如果这么写,意味着国外早已有了这样的技术,即便是难度很高的工程项目,但从国际视野看却不是正宗的创新项目。再如,没有对“技术原理”的描述,却有“关键技术”的条款。试想,没有说清楚技术原理之前,关键技术又能附着在哪里呢?格式模板的问题,反映的是创新管理者对创新认识的误区、对创新规律把握不透。有很多按照格式写的报告,看完以后却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有些地方不知道该些什么,自己想写的东西,发现根本没地方去写。于是,我写了这篇东西。
严格来说,项目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和效益可行性两个层次。其中,经济可行就是分析投入产出问题:投入包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而产出则包括市场大小、定价范围等。创新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还要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大小。但本文重点讨论技术可行性问题。
1、概念说明
要从功能层面把技术本身描述清楚,这是可行性报告首先要阐述的问题。
这一要求不是无的放矢——许多单位、部门可行性报告的标准格式是从国内外发展趋势开讲的。但读者开头可能并不明白作者到底要做什么。所以,除非项目名称可以明确地表征项目的内涵,这样的格式就是有问题的。事实上,只有跟随、改进型的研发项目容易通过标题表述清楚,真正的创新项目往往需要特别的概念说明。
概念描述应该从功能的角度阐述,而不是实现方法——这种要求也不是无的放矢。大量项目之所以失败,就在于空洞地讨论方法,不是针对具体需求。从逻辑上讲,功能明确了才能分解出待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才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挑选方法。技术工作往往不会为方法而方法。
2、背景详细介绍
这一部分是要说明:为什么会提出前面的功能需求。如果写在报告中,就是让评委了解概念的提炼是否合理。从逻辑上说,必须说明用户是谁、用户的工作描述、环境描述。这个要求看似多余,其实很重要。有些人描述的功能,针对的是想象中的用户和需求,而不是真实存在的用户和需求——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所以,介绍背景时,最好有明确的用户案例。
一般来说,创新项目提出的需求都不是用户原始的需求(可以推断:原始需求往往都是不能实现的),而是对原始需求的一种变通。之所以需要变通,是因为满足需求所需要的条件不完善。所以,介绍详细背景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分析原始需求与现实条件的矛盾入手。
当然,如果有必要,国内外发展趋势也可以在此作为论证的佐证。
3、技术原理
技术原理就是相对理想条件下的技术线路。线路没有逻辑断点,意味着原理可行。原理都不可行的技术显然是不可行的。所谓相对理想,是指现实条件下能够实现,但并不要求稳定、持续、安全、可靠、低成本地实现,即不要求达到商业化的水平。
证明技术原理的可行性,最好有原型、仿真计算或者现实数据支持。要求是能够从逻辑上证明原理是可行的——足以让评委觉得有8、9分的把握,才是比较严格的论证。
4、研发内容的描述
原理可行并不代表技术本身的可行。完整的可行性必须解决技术指标以及稳定、持续、安全、可靠、成本等问题,还可能要有环保、标准、排放、维护、保密、柔性等方面的问题——在理想条件下,窳惰问题不一定遇到,但日常、正常条件下可能遭遇的问题,论证起来可能比较麻烦。
论证的过程就是罗列具体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过程。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让人相信:这些技术工作是必要的、同时又是充分的。其中,充分性非常必要——许多人就是在项目临近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漏掉了重要的研究内容,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要保证逻辑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完整描述技术的使用过程、研制过程和生命周期中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技术人员所需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遇不到的问题是不需要研究的,而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研究,技术就会有缺陷。
研发内容描述的详细程度,要让评委感到:该想到的重大问题基本都想到了。在重大项目中,每一项关键研究内容都应有8、9成以上成功的把握——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一点比较难做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彻底地解决问题,有的是部分地解决问题:设法回避问题、降低问题发生的频度、危害等等。
5、研发过程的描述
研发内容确定之后,还要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般来说,不确定性大、对其他问题影响大、投资相对较小的问题先研究;不确定小、投资大的问题后研究——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项目失败或者遭遇失败,可以比较容易、用较小的代价修订研发方案——包括终止项目。
6、项目规模与风险控制
一般来说,投资规模小的项目允许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规模大的项目不允许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控制投资风险的要求。如果大的创新项目确实存在较大的风险,就应该分阶段开展,完成若干预研项目并使风险充分降低后才能正式开展。这就叫做: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技术创新
- 郭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