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论文→发SCI论文→发高影响因子论文→发CNS论文?
搞奖→搞大奖?
搞人才计划→搞长江→搞院士?
搞科研为了什么,进步or晋 爵?钱老先生一句话:外国科学家进步,中国科学家晋爵。或许这就是中国科研界的痼疾。奖励证书不够使,就给职称;职称不够,就给职务;职务不够,就给级 别。没有职称、职务、级别,就生活在社会的贫困线上,有了职称、职务、级别,有的是临时工代君搞科研,这样的激励政策,害了科研界。在一个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时代,八荣八耻的作用可以忽略了。你在台下,在路边;他在主席台,在旗帜下。你说的是呐喊式悄悄话,他唱的是礼堂赞歌。小盆友禁不住问:不给荣誉,还做不做科研?没有荣誉,还会不会有科研?没有升职、加爵等着,还会不会有科研?
什么算是”科研”?说到科研的话题,总是有很多沉重。想 告诉年轻人的,不仅仅是科研要承受寂寞,还会面对诸多鄙视。这些鄙视不是来自圈外,更多的是来自圈内。离开了官方的认可,中国的科研界仿佛不知道怎么活, 更不知道那还算不算科研,即使算了,也只能是“民科”。科研的官本位,直接导致了科研的行政化,有了国家、部委、地方职分;也导致了科研的等级化,有了纵 向、横向之分。三六九等的科学研究让年轻人们摸不清头脑,更有大脑袋们在凝练国家的科研指南,非要给未来指个方向,不在方向的统统不是科研。一边是落后的企业和产能,靠资源、环境的代价换取的繁荣;一边是SCI的数量成为世界第二宣扬的科研繁荣。两个繁荣之间却没有关联。只是不知这样的繁荣能够持续多久?
科研,仿佛就是花钱。不花钱的科研不算科研。花二十块人民币解决了问题,不算科研,发了带有高级设备拍出的精美图片的论文才算科研。科研就要烧钱!当然,一定要烧别人的钱!烧自己的钱也不算科研。 拿自己投入做科研,是大傻;拿企业投入做科研,是大傻的弟弟;都是民科!拿国家投入做科研(纵向),才是被承认的科研!科研是什么?不好回答;科研不是什么? 科研不是论文;科研不是GDP;科研不是奖;科研不是……,不过,最想说的:科研不是分钱的盛宴!
瓶装水普及到超市了,瓶装气还远吗?有人做“科学”预 测:未来瓶装空气(健康气)会如瓶装水一样在超市销售,成为日常消费品。据此,已经有人开始研究了,如何搞出健康气来。在生态系统恶化到面临崩溃的今天, 如果研究者总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去科研,我想,这个生态系统一定会崩溃地更快些!科研者的沉默和企业的疯狂,一定将加速这个崩溃。真的期望更多的专业科研者 站出来,说“不”,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基金,为了自己的名利,放弃了独立说话。科研要为环保出力,要去改变,不环保的科研,错上加对的科研,要慎重,这该是科研人的职业底线。
不同的领域,从最初的设计、研究到工程化开发,是存在周期的。往往这个周期很难缩短,但会因为资金、人力等原因拖延。曾有人说可以逾越,但静观下来,缩短的 不过是获得奖项的周期而已,而应用似乎看不见。仔细研读下来,发现:最短的周期莫过于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而不是投机取巧或者忽悠天下。毕 竟,最终要拿出产品和销售业绩来的。短平快的项目最好是开个熟食店,现金交易,晚上就可以盘点利润。高科技的项目,高的是风险,不见得是科技到底高到哪里 去,往往意味着从无到有而已,成就感很高,但投入产出比似乎很难干过卖茶叶蛋的。今日的高科技,明天可能被人唾弃,隐藏的危险最终要昭示天下,昔日的辉煌 可能成为明日的笑柄,这样的故事在不断地重演。更有甚者,干脆放弃了最后的验证,直接以CNS和影响因子作为评定,因此就可以在世界上吆五喝六,成了科 学。科学的真伪,不再以实践作为检验标准,而是以发表的论文期刊的地位核定,据此经费、职称都可以搞定,可以活的像人。作为一个科研表演者,是演员,还是 导演?其实,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研究的周期被随意更改,拔苗助长、杀鸡取卵,隐藏负面,为了科研的噱头可以不顾一切,只要扛起CNS支持下的创新大牌, 通吃一切。
最后,请别把箍捄点高影响因子文章、奖、称号、纵向课题就称之为科研,那样玷污了科研。什么时候,尊重演变为对科学的尊重,院士的特权也变成了可以横穿教学区草地或者一个专用车位而已,或许,追求进步也可以成为中国科研界的时尚。
----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本文原创,作者吴国清老师,授权发布)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