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日报】整理了近日机器人领域国内外重大新闻,希望可以为关注机器人的广大读者朋友提供每日实时资讯。
▍Intel联手Segway推出投递机器人 快递行业革命指日可待
在日前举行的AUVSI XPONENTIAL 2017展上,英特尔公开展示了由Segway Robotics制作的自动行驶投递机器人Loomo Go。它不仅可以像普通Segway平衡车那样工作,还可通过内置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以此独立完成货物投递。Loomo Go机器人的自动行驶能力来自于英特尔的RealSense技术,后者可让它看到周围的世界,并通过导航规避障碍物。此外,RealSense还支持精确的手势控制,可检测到手掌上全部22个关节的动作,扫描3D环境,通过面部识别确认用户身份,或是检测人类情绪。Loomo Go还能通过语音与人类互动,它目前能够理解英语和中文。虽然它有能力自动行驶,但操作者也能通过设置让它跟随自己移动。Segway表示,Loomo Go可以帮助老年人和其他病患,或是在商店和酒店帮助客人。
▍机器人也将有触觉:3D打印"仿生皮肤"应用可能无穷尽
在不久的将来,明尼苏达大学开发的这款新型3D打印“仿生皮肤”将使机器人用触觉感知到周围的世界。研究人员还表示,这一成果向在人类身体上直接“打印”电子设备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这项技术中使用的多层“墨水”可以在室温下设置,因此使用其打印出来的电子织物具有几乎“无穷无尽”的应用可能。除了潜在的医学应用,这种材料代表的将是“终极的可穿戴技术”。利用这种材料,未来我们可以直接透过皮肤来监控健康状况,或在军事场景中探测危险的化学物质或爆炸物。
▍美称中国计划派机器人到小行星采矿 价值高达数万亿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0日报道称,为开采价值数万亿美元的稀有金属,同时方便星际航行,中国公布了建小行星基地的计划,并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将付诸实施。报道引述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的话说,中国不久将研究方法,把机器人或航天员送到合适的小行星从事开采工作,并把矿产带回地球。
不过叶培建还称,“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大约需要50年左右。”他也认为距离梦想成真还有不少的技术门槛需要克服。小行星探测在“选、探、控、用”等方面涉及诸多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在选择小行星目标时,涉及参数识别与分析、科学价值评估、工程可行性分析等;对目标小行星开展前期探测,要解决长时间星际飞行电源与燃料供给、深空暗弱目标自主导航,以及弱引力天体的捕获、着陆与附着、表面运动等问题;
▍美国设计出开颅手术机器人: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开颅手术无论是对医生还是患者都是一种挑战。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可以开颅的“机器人医生”,“手速”比真正的医生快上50倍。
犹他大学神经外科医生威廉·库尔德韦尔在《神经外科聚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如今,医生在做开颅手术时如同考古一般,“我们尽量缓慢地移除头骨,以避免碰伤大脑敏感部位”。有时,单是开颅这一过程就要耗费两个小时。利用新型机器人医生,即便是最复杂的开颅过程也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病人需事先接受CT扫描,确定神经和主要血管的位置。然后,医生根据扫描结果制定最佳开颅“路线”,就像使用电子地图那样简单准确。
▍丰田开发新型机器人腿支架 帮助瘫痪病人再次走路
丰田公司正在引进一种新型的机器人腿支架,名为“Welwalk-WW-1000”,这种支架可以帮助患有局部瘫痪,半条腿无法行走的病人再次走路。机器人支架套在病人瘫痪的腿上, 膝关节处有一个很大的电机组件,它能给病人提供足够的支撑,让病人能在逐渐恢复自己的行走能力。
这款可穿戴的机器人设备与一个定制的跑步机,一套固定在病人上方的装置结合在一起,医疗人员可以通过一个便捷地触摸屏来观察和控制整个设备。美联社报道称,今年晚些时候,日本医疗机构将以租赁模式将Welwalk系统提供给日本的医疗机构,一次性收费约为9000美元,之后每月收费3200美元。以医疗设备费用标准来看,丰田这款设备的费用并不算繁重,而且这款设备可能会极大地缩短病人的康复时间,帮助这些因中风等原因造成局部瘫痪的病人。
(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e科网整理编辑;)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