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若仍以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为依据来排名,“‘数人头’的做法或将助长高校间的恶性‘人才战’”。
1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双一流”实施办法。接棒“985工程”、“211工程”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幕。这一新轮大学重点建设工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注重学科发展,“以绩效为杠杆”,并将对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新一轮建设开始,高校抢夺“帽子”人才
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在大学之间早就不鲜见。高校抢的是什么人?主要是名列“一系列高端人才吸引计划”的高层次人才,而大量普通高校教师是没法流动的。
科技界常说的‘四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教育部的青年长江学者,以及中组部的青年千人和青年拔尖人才(简称“小千人”),更高级别的还包括长江学者、中组部的千人计划(简称“大千人”)学者等。
目前在中国大学间,“帽子”的平均定价水平大约为:“长江”“杰青”学者“年薪100万元+1套住房+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而凡每年有能力申请到省部级以上课题和发表两篇A类论文的学者,定价组合为“年薪80万+1套住房(或200万住房补贴)”。
各地高校的待遇
《文汇报》近日报道,华东政法大学在2017年的师资招聘中开出“最高房贴800万、最高年薪100万”的优厚待遇。
位于广东的暨南大学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分别开出200万和100万“购房补贴和安家费”的条件。
华东理工大学则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提供120平米以上的高标准教师公寓或60万元以上住房补贴(含安家费)。华东师范大学为“青年千人”入选者提供一次性免税的住房补贴180万元。
深圳则“下血本”吸引人才。根据该市于2016年颁发的《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未来5年将筹集不少于1万套人才公寓房,供海外人才、在站博士后和短期来深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租住。若属深圳认可的杰出人才,在引进时可享600万元的奖励补贴,或选择面积约200平方米免租10年住房。若选择后者,在深圳全职工作满10年且贡献突出并取得深圳户籍的,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或给予1000万元购房补贴。
面对愈演愈烈的抢人大战,对于高校里主流的更多的没有帽子的普通教师而言,他们如何自处,是淡定的做好自己,还是内心煎熬寻找出路?得青年人才者得天下,是精英or大众?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双一流
- 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