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超短脉冲激光器在瞬态效应研究、高速通信、精密光谱以及医学传感技术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虽然超短脉冲激光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但受材料和器件技术的制约,直接利用谐振腔产生高峰值功率、可便携的中红外(3-20微米波段)的超短脉冲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中红外波段获得关键参数可大范围灵活调控的光开关器件是突破该瓶颈的关键。基于低维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新兴窄带隙二维材料)的光开关器件虽然具有优异的光学带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在器件光学参数精控方面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地突破。
作为新型量子材料,狄拉克半金属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狄拉克半金属具有和石墨烯类似的能带结构,也被称为“三维石墨烯”。南京大学王枫秋教授课题组与科研合作团队(复旦大学修发贤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李剑峰教授、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张潮教授等),首次利用中红外超快泵浦探测技术系统研究了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三维狄拉克半金属薄膜材料Cd3As2。实验结果表明,Cd3As2薄膜在3-6微米这一重要的中波红外波段具有显著的超快光开关效应(或可饱和吸收效应)。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国际期刊上。
更为重要的是,团队还通过Cr元素掺杂的方式,成功实现了Cd3As2弛豫时间的灵活调控。理论计算显示,Cr掺杂可以打开新的载流子弛豫通道,从而有效缩短材料的开关时间(即光生载流子复合时间)。相比于同样具有狄拉克能带结构的石墨烯,狄拉克半金属薄膜与中红外光子具有更强的互作用,且不易受到介电环境的干扰,在制备实用光学器件方面具有更突出的优势。通过选择具有不同载流子弛豫时间的狄拉克半金属薄膜作为腔内光开关,研究团队还展示了三微米光纤激光器两种不同脉冲输出状态(调Q态和锁模态)的可控切换。
图2 (a) 三维狄拉克半金属Cd3As2薄膜在3-6微米波段的弛豫曲线。在时间零点处样品的透射率变大,表明Cd3As2在测试波长范围具有显著的可饱和吸收特性。(b) 在6微米波长下,不同Cr掺杂浓度样品的弛豫曲线。随着Cr浓度的增大,Cd3As2的光开关时间明显变快。
该创新研究成果首次论证了狄拉克半金属是制备高性能中红外脉冲激光器的理想开关材料,填补了中红外光电子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空白,对推动中红外脉冲激光及光谱技术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件。
文章链接:
Chunhui Zhu, et al, "A robust and tuneable mid-infrared optical switch enabled by bulk Dirac ferm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8, Article number: 14111 (2017), doi:10.1038/ncomms14111
王枫秋教授简介: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中组部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Email:fwang@nju.edu.cn
课题组主页:点击此处进入
研究方向:(1)基于光电功能纳米材料的信息光子器件研究;
(2)低维纳米材料及复合体系的光谱学研究和光电物性调控;
(3)可用于电子能谱探测的极紫外(EUV)波段超快光源系统。
(本文来源:南京大学新闻网;)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南京大学
- 超短脉冲激光
- 狄拉克半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