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迪·吴(Cindy Wu)偶然想到了一个新点子,利用电子游戏重新设计炭疽细菌的酶疗法,而当时她还是华盛顿大学的一名在校本科生。她非常急切地联系了自己的教授,询问如何能筹措到实验经费。
“辛迪,当前的系统不能为像你一样的人提供资金,我的教授对我说,”辛迪回忆道,“只有终身教授才能获得经费。”不过,这位教授从自己的经费里拨出一些,支持辛迪的研究,目前该项目正由Army继续跟进。
但这段经历戳中了辛迪,她现在放弃了前途光明的学业,成立了网站Experiment.com。这是一个与科学家丹尼·栾(Denny Luan)和斯堪德·姆扎利(Skander Mzali)共同创建的科学实验众筹平台。这家羽翼渐丰的Y Combinator毕业项目成立于2012年,近来从指数创投(Index Ventures)、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以及各路天使投资人那里筹集了12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尽管尚处于测试阶段,Experiment资助了80多个项目——研究课题从癌症到海洋生物学不一而足,从5,000多位个体公民处募集了超过60万美元。Experiment从全额资助的项目中收取5%的费用。
伊丽莎白·艾奥恩斯博士(Dr. Elizabeth Iorns)是一位乳腺癌研究员,同时也是Science Exchange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与CEO—— 这家硅谷公司是一个提供科学协作的在线市场。当艾奥恩斯需要1万美元的基因突变实验经费时,她求助于Experiment.com。携带BRCA(乳腺癌 易感基因)基因突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风险高达80%,因此艾奥恩斯想要进行一项实验,探究该基因在老鼠身上是如何代代传递下去的。
“我非常熟悉筹措资金的传统路线,”艾奥恩斯说道,“但是花了那么多时间撰写报告,得到资助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只有15%的项目能得到资助。”艾奥恩斯表示,“因为我已不在学术界,并且不再是副教授了,因此我觉得筹到经费的机会更小了。而钱真的到手又要再等上一年。”
“我认为科学家们申请经费的传统模式非常不利于调动公众参与。他们本来是申请纳税人资助,可到头来却肥了那些设置了付费门槛的期刊。”她说道,并且补充道:自从采取众筹试实验经费以来,她已经得到了全球各地BRAC基因携带者的积极响应。
出资者可以看到关于实验进展的讨论,即Lab Notes。“这是对科学的实时播报。”辛迪·吴说道。“这里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很高。”艾奥恩斯也认同地说。
关于Experiment正努力取代同行评议科学的担忧似乎有些荒诞。大多数项目一边在Experiment上为他们自信可以成功的实验筹措小额资金,一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那里争取大额拨款。
“有些人提交的项目算不上研究,因此我们不接受没有回答一个研究问题的项目。另外,有时一些研究人员不想公布他们的身份。”辛迪·吴说道,“这个社区是建立在透明与信任的基础上的,因此所有研究人员必须公布身份。我们也收到了一些像寻找大脚怪或幽灵之类的项目。我们是不会接纳这些项目的。”
“NIH骨子里是保守的。”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经济学教授约书亚·格拉夫·兹文(Joshua Graff Zivin)表示,他已经就同行评议改革发表了数篇论文。“如果你有一个稍微大胆点儿的想法,那么很难获得资助。NIH有时还会对此给出充分理由,而有时根本不会。”
而Experiment正在关注的恰恰是这些更为大胆的项目。“人们很难明白2,500到25,000美元能做出什么科学贡献,但我们用85个项目证明了这一点。”
“很难设想,将来Experiment.com会比300亿美元规模的NIH提供的资助还要多。我的回答是,请拭目以待吧!”辛迪·吴说道。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透明化,去权威化,很明显现有科研模式是不透明的,缺乏公正公平,走关系还是常态。我们相信互联网对科研的重构刚刚开始,未来的科研大众参与,协同协作将是常态!
原文译 徐笑音 校 丁盈幸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科技创新
- 科研众筹
- 科研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