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人工智能学家”,授权发布,作者米磊是中科创新孵化器首席科技官,西科天使基金合伙人、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研究员。在米磊看来,硬科技不是比特经济而是原子经济,是具备核心技术的高科技,难以被山寨和模仿的。互联网可以通过烧钱烧出来,但是硬科技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才能产生成果,不是简单的烧钱就能烧出来。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
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中国把农业文明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农业时代的领先者。而到了工业时代,却只能坐在时代的末班上翘首相盼,落后了200多年。直到 现在科技业重新开始洗牌,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硬科技成为了下一个风口。只要机会抓得准,中国的科技服务企业就会占领世界重要一席,拾起以往的辉煌。
去年《人类简史》一书靡网络,它主要讲述了人类在地球上漫长的演化进程。七万年前,起源于智人的人类横扫整个地球。这是因为七万年前所有智人出现了语言—— 一场认知革命。语言的出现让人类从地球所有动物中崛起,狩猎时代随之到来。而1.2万年前,欧洲和亚洲首先出现了农业革命,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驯化,迎来了农业时代,欧洲和中国因此领先全球。
但是在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中国却没有继续走在时代的前端。欧洲以蒸汽机让人类首次使用机器的力量,崛起于世界,也让中国人第一次落后了200多年。
量化历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工业革命”。因为从人类的历史来看,农业革命时代的技术拐点是非常小的,而200多年前工业革命出现时,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从一个非常平缓的曲线,变成一个几乎垂直向上的曲线。工业革命的诞生使人类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的进步从 农业时代的线性发展,进入到工业时代的指数发展。如果一个秦国人穿越到2000年后的清朝,还能继续耕田织布。但是一个清朝人穿越到200年后的今天,那他一定会被那个会唱歌的机器人吓晕。
18世纪西方超过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出现了以文艺复兴为代表的思想革命,这一革命引领欧洲逃离了黑暗的中世纪,诞生了大量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也因之出现了科学革命。所以,中国也一定要敢于在思想上突破传统、大胆创新。
量化历史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说,科技创新改变世界。 1780年以后,英国和美国的收入增长有90%来自于技术创新。1750到1850年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当时是英国改变了世界,让人类世界从农业时代进 入到机械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860年到1890年,电力和铁路的大发展让美国改变了世界,成为世界第一,让人类世界从机械化时代进入到电气化时 代。而1960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再次抓住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机遇,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位置,人类世界从电气化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而目前,以人 工智能和工业4.0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人类世界将在未来三十年从信息化时代进入到智能化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智能化的时代,这对于中国来 说是非常大的机遇,如果能抓住这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中国就能实现重返世界之颠,成为世界强国。
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驱动力是创新红利
过去30年来,中国出现了三次创业潮。 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包产到户,出现了第一波创业潮,80年代涌现了以柳传志和任正非为代表的第一代企业家。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出现 第二波创业潮,大量的官员下海,92派的创业家代表有郭广昌、陈东升、冯仑等。2001年中国出现了第三次创业大潮,标志是中国加入了WTO,互联网的力 量涌现,这一波创业者以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为代表。大量的产值在这一期间创造,其核心就是人口红利。因为解放了几亿农民的体力生产力,出现了几亿的工 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个阶段我们的关键能力实际上是中低端的制造,是Copy to China的能力。
但是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应该是来自于创新红利,因为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未来应该解放几千万科研人员的脑力生产力,发挥出Think different的关键能力。
现在创业已经进入深水区,过去优良的创业机会已经不复存在。科学技术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科技创业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科研院所将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以阿里巴巴公司为例。过去30年,由于优良的地理位置,东南沿海地区是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早期主要发展的是贸易和简单的加工制造,包括“三来一补”,跟出口型经济有很大的关系,靠近海边有助于贸易的往来和外来物料的加工。
马云早期在北京创业非常困难,转战到杭州后,却获得爆发式成功。究其缘由,除了2000年网络经济的发展和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处杭州,离义乌非常近,义乌就是中国小商品集散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马云背靠的是整个中国浙江小商品集散地,他帮助小企业把大量产 品运到国外去销售。这种行业和地利资源成就了马云的阿里巴巴。马云是抓住了互联网这一个科技大浪潮的机会,并与中国的出口机会结合起来成就了阿里巴巴,后来又抓住了互联网+国内消费的机遇成就了淘宝。未来三十年,科技创业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中国目前主要的科技力量掌握在科研院所手里,所以谁靠近科研院所,谁就能发掘更好的发展机会。
科技创新是经济大转型时代的客观需要
去年麦肯锡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国创新的报告,其中指出创新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客户中心型创新,代表企业是小米、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第二种以效率驱动型创 新,代表产业是太阳能电池板、传统制造业,代表企业是富士康等中国大量的制造企业。过去三十年,中国就是依靠客户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在这两方面 的效果都不俗。
然而,还有两种更重要的创新。一个是工程技术型创新,如高铁、风机、电信设备、医疗器械等,一个是科技研究型创新,如医药、生物科技、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这两种创新,中国非常匮乏,未来三十年中国需要发展这两方面的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已经呼之欲出了。
科技对经济的驱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创办的企业有三万家,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GDP是两万亿美元,这个相当于比全球第十大经济体——印度还要多一点,这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力量。
中国正处在经济大转型时代。2015年中国GDP增速只有6.9%,这个增长率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时刻,这种中低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将持续好几年,即 “小冰河时期“。企业能够迅速转型适应这个寒冷的气候,才能生存下来,凡是转型慢的就可能被冻死被时代淘汰,传统的企业家如果不主动进入到科技创新的时 代,就会有很大的可能被淘汰掉。
练“内家功夫“ 走硬科技战略
去年,李克强总理公布了中国经济的两大战略,第一个战略就是互联网+战略,我认为这个战略属于麦肯锡提到的以客户驱动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第二个战略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 属于工程创新和科技创新。中国在互联网+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现在最缺的是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工程创新和科技创新。2015年中国科研经费的投入是1.4万亿,占全球科研经费的20%,科研经费仅次于美国,排全球第二,中国科研人员的数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但我们面临的非常大的问题是,大量科研投入产生了巨量的科技成果,但是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化却存在着“肠梗阻”,大多数科研成果没能成功转化为对经济有贡献的力量。因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换率非常 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为25%,我们只有5%,成果转化率发达国家达到80%,我们只有45%。科技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就是科技创新对经济贡献的关键点。但是现在国内整个的创投圈的现状是,80%的资金和天使投资都流向了互联网和TMT行业,只有极少数投向了硬科技。
对联网+和硬科技有一个评价:互联网+像外家工夫,硬科技像内家功夫。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郭靖从内家功夫开始练习, 杨康从外家功夫开始练习。前十年郭靖总是打不过杨康,因为练外家功夫初期进步非常快,而内家功夫初期进步十分缓慢。但是外家功夫是初期进步快,后期进步越来越难,甚至容易走火入魔,欧阳锋就走火入魔了。而内家功夫基础打得好,虽然初期进展缓慢,但是内功深厚之后,后期进展会越来越神速。郭靖练到后来,已经成为武林界的顶尖者,杨康早已不是对手。
互联网+战略是典型的外家功夫,硬科技战略是典型的内家功夫。小米和华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小米还是走的贸工技、挣快钱练外家功夫,通过建设新互联网的电商渠道快速把销售额冲上去,虽然也很成功,但是今年就遇到了很大的瓶颈,由于没有核心专利,内功不够,手机出海只能去印度,很难把手机卖到专利保护严格的发达国家,而华为长期研发拥有大量的手机专利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华为练内家功夫,敢于在研发上巨资投入。华为长期的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去年达到400亿。2015年华为的手机业务超过小米,成为国内第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华为练内家功夫,对于 华为海思芯片持续投入。虽然刚开始,华为做芯片的人水平都不高,前十年有可能都是在赔钱,但是华为厚积薄发,长期投入让海思的芯片性能已经达到高通的最新 水平,因此华为的手机不会受制于国外厂商,而且迅速超越小米成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
那么,什么是硬科技呢?硬科技不是比特经济而是原子经济,是具备核心技术的高科技,难以被山寨和模仿的。互联网可以通过烧钱烧出来,但是硬科技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才能产生成果,不是简单的烧钱就能烧出来。就像 《从0到1》书上讲的: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却得到了140个字符。人类在过去几十年来,在比特世界、互联网世界进步非常大,在硬科技领域、原子层面进步非常小。中科创星现在投资的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基因技术、VR/AR、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每次我坐飞机时都在想,五六十年前去美国就要飞十几个小 时,为什么现在还是要飞这么长时间?硬科技的进步太慢了,最近几十年全世界在虚拟世界投入太多,在现实世界的投入太少了,整个人类的在原子世界的进步还是太慢了。
硬科技的发展态势
纵观硅谷的科技发展史,它就是从基础设施到服务,再从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到一个新服务,是一个软件硬件交替爆发的巡回往复的过程。现在互联网虽然非常热,大家愿意去投移动互联网,但从整个硅谷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泡沫也会过去的。
1848 年,硅谷是个非常小的城市,大概只有800个人。突然有一天在旧金山地区发现了金矿,短短三个月内,就涌进了25万人。淘金热的出现,需要把源源不断的人 从东部运送到西部,这就是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时代,铁路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当时拼命修铁路,太平洋铁路从东部到西部,修了3000多公里。在铁路的修建技术之上,诞生了运输业,美国著名的第一大亨世界首富–范德比尔特就是当时的铁路大王。这就和先修光纤——信息高速公路,然后诞生了互联网是一样的道理。
创业的时间点非常重要,每个时代的科技浪潮都会催生出大型科技公司。因为之前通过硬件铺设了大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巨头有了诞生和发展的基础,所以 2000年左右就诞生了互联网公司。谷歌、百度、阿里、腾讯几乎都是在1999年成立的。
科技的下一个风口就是硬科技,2007年IPhone诞生,到2009年左右,智能手机的数量大概突破了一亿。智能手机作为新的硬件和基础设施,数量足够大 就会形成移动互联网。现在所有市值过百亿美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在2009年到2010年成立的,比如微信、Uber、airbnb。现在是 2016年,要想再做移动互联网创业,是不可能达到像微信那么高的市值了。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基本已经过去了, 下一个风口就是硬科技。要想诞生新的科技巨头,一定需要下一个新的大型的硬科技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才能诞生新的服务型科技巨头。
具体来说,一个是人工智能,这可能是比移动互联网大百倍千倍的行业,最近人工智能也越来越热,我们的基金在人工智能上做了很多布局,投了包括无人驾驶技术、娱乐和服务机器人、大数据等项目。
还有一个就是万物互联。依照整个科技发展的逻辑,当所有的电脑都联在一起,然后就出现了更小型的手机——掌上电脑,手机又把所有人都联到一起。因为电脑的发 展一定是往越来越微型化、集成化去发展。下一步智能手机会变得更小,比现在手机的尺寸小一百倍,可能就会进入我们的人体,同时,每个人能控制身边所有的物 体,能把自己与身边的物体全部联起来,也就是万物互联。当万物互联变成现实的时候,就会诞生一个更大的历史机遇。
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娱乐等很多行业,但是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在布局什么?前几天谷歌的AlphaGo竟然通过人工智能打败了世界最顶尖的围棋棋手李世石,对整个人类认知 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谷歌的两个创始人,现在让一个印度人去管谷歌,然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硬科技,包括基因技术、谷歌X实验室里的无人汽车、互联网气 球、Google Fiber,包括物联网里很多新的高科技。
不光是谷歌在布局,微软、facebook也在全面布局硬科技,包括无人驾 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基因检测、量子通信、云计算数据中心。所以我认为,中国要想在未来跟美国去PK的话,核心问题是中国的下一代企业家, 能不能出现像拉里·佩奇、扎克·伯格这样梦想着改变世界,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已任的企业家。只有出现新一代的科技企业家,才能使中国的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群友互动】
问题1:孵化器如何在同行业里获得竞争优势,脱颖而出?
米磊:现在国内孵化器跟风的特别多,大多数孵化器没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我认为孵化器首先需要Think different。现在大多数的孵化器以互联网交流为主,孵化的是互联网的项目。今年科技部提出要打造专业型的众创空间,对实体经济有贡献,实际上是要围绕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来打造。西安光机所就被列为科研院所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典范,海尔被列为大型企业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典范。
专业化众创空间一定要围绕自己的专业领域。光机所在光学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海尔在家电行业有自己的优势,所以要找到自己的专业性,找到自己的根,才能有自己的根据地。如果与别人相比没有自己的优势,就一定缺乏竞争力。要找到自己比别人更专业的地方,一定是能够找到的,在这个领域要成为第一。这是一个竞争战略的问题。千万不能跟别人做同样的事情,那样风险是非常大的。一定要找到差异点,进行差异化竞争,才能找到脱颖而出的机会。
问题2: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一般企业如何能抵住当前的低价互害时代?
米磊:这个问题特别一针见血,因为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没有实力像华为那样做大规模的高科技研发。企业应该是创新的主体,但由于中国企业处在长期低价互害的时代,低价竞争导致没有多余利润去做研发,陷入同质化的恶性循环的状态。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机会。第一个是需要逐步提升,找到低成本介入的方案。投入资金去做周期特别长的产品研发很难,但是可以找到变通的方法。就像任正非讲的, 可以做70%的借鉴,30%的创新。可以进行逐步迭代,但是一定要开始把钱往研发上投,在投入过程中高效利用研发资金的能力会慢慢锻炼出来。
第二个是企业可以找一些接近成熟的技术成果,比如一些科研院所、大学里现有的,把这些和自己的产品进行对接和升级,花比较小的代价就能把这些科技成果、创新嫁接到自己的原有产品上。较小的投入就可以实现创新,以解决大量投入的问题。
问题3:如何看待军民融合行业?
米磊:军民融合行业,我认为是马上会大爆发的行业。因为很多高科技首先运用于军事行业,像硅谷之所以繁荣,是因为二战结束后大量军工企业的工程师不愿意回到 东海岸,就在西海岸找到大学、公司,于是很多高科技产品,像无线电之类的产品就迅速变成半导体行业的产品,发展了很多高科技公司。如何把军工产品转为民用 产品,能有效带动和增加传统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
现在国家已经开放了民品参军的通道,未来会让更多的民企加入到军品供应商的行业内,这是行业非常好的一个机遇,也是改革的红利。我非常看好这个行业,在这个方面有很多的布局,正在策划一个军民融合研究院,打造一个专业的孵化器,配套专门的军民融合基金,孵化一批军民融合的企业。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