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昨日一文题目是:科研经费使用公务卡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文就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完全没对广大科研人员进行一丁点的调查,全部科研人员的意见就被代表了,还说这是“人心所向”!
在科学网转发的关于公务卡报道的留言中,可以看看到底什么是人心所向,本人所在的高校——哈尔滨师范大学使用公务卡至少两年多了,本人和同事深受其害,下面就说说公务卡其实真的很“卡”,对你办公务完全不省心,反而要处处留心:这地方能刷公务卡吗?
首先谈一个与公务卡有关的通病,就是网络时代,本来方便、快捷的事,到了高校,反倒是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比如过去需要交纸质版的材料,电子邮件方便了,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纸质版照旧省不了,电子版倒是多交了一份。公务卡这种东西,就是给科研人员增加了另外的负担:若刷卡,务必要小票,而且还要留好(因为它们太容易丢了),否则在财务处那里解释不清楚,而且签字并不比过去少。
就本人这几年使用的情况而言,公务卡的“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版面费基本无法使用。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版面费超过500元,需要在财务处借款转账,而且必须公对公(对杂志社的公用账号,其中的周折就不说了,这里仅说无法用公务卡完成之弊)。
2、在县一级以下地方基本用不上,其实县城的部分宾馆也无法用。2015年上半年,本人到云南部分农村调查,在计划中,晚上必须返回县城,否则在乡镇上的宾馆(价格其实很便宜,不超过50元)住宿,无法刷卡,那么出现这种情况,整个行程的考察将全部无法报账,因此颇费周折。另,乡间考察的交通费用也没辙。
3、劳务支出无法用,必须通过财务处填表另走程序;平时在学校复印店打印、复印的资料也不可能刷卡,也不会有发票。
4、买器材、买书等仍是老路子,公务卡没什么优势。以购买图书为例,现在无非是把付款账号换做自己的公务卡账号而已,剩下原来的去国有资产处登记、签字,去图书馆入库、开具证明,粘贴发票、签字等等繁琐手续亦然存在,算起来,反倒是多了手续,而不是减少了程序。
5、看到昨天科学网公务卡新闻一老师留言说,对研究生出差也比较麻烦,因为公务卡只有项目负责的老师有,否则只能给学生带着用(但这样有麻烦,期间老师就无法公务)。除非老师和学生一起出行。
另想到近几年的经验之谈,购买图书时,有几次是选择POS机货到付款,准备刷公务卡,但送快递的伙计有时想办法不乐意用POS机(要么是机械坏了,要么是忘记带了),他们更愿意收现金,但书又着急看,没办法只好付了现金,这样肯定无法报账了。后来网购图书,直接用公务卡先支付了,然后就省心点。
总结:其实想想,公务卡能办的,之前自己开通网银的银行卡基本都能办,只不过多了这样一个名号,多了一套手续,给科研人家多了一套枷锁,本来该省的倒没省什么。就这样,他们还说人心所向?岂有此理。
小编看到这里只想说一句话:好的机制,一定要降低创业或者创新的成本。没有自由,就谈不上创新; 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创业 。
(本文作者史晓雷,来自科学网史晓雷博客)
更多阅读: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中国科研
- 公务卡
- 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