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亿科前沿 > 文章详情
打破心中的“科研围墙”,拒绝“单打独斗”式的科研
特斯拉 2018-04-27
导语

“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员自身成长,应当多一些合作共享的意识,形成开门搞科研的文化

“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员自身成长,应当多一些合作共享的意识,形成开门搞科研的文化。

最近,我国首次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意在大力推进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此举一出,得到科技界广泛好评。

之所以要在国家层面来推进“开放共享”,是因为长期以来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部门等掌握的科学数据大多实行封闭管理、不对外开放,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数据资源难以让科技界同行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科研资源,不利于科技创新的较快推进。

科学数据资源的“孤岛”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技界多少存在着“宁愿单打独斗、不愿开门合作”的现象,科研领域的合作意识还不够强,合作氛围还不够浓,团队文化亟待完善。

为什么一些科研人员更青睐“单打独斗”?

首先,在传统的科研文化中,科研人员往往被要求追求科研的独立性,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个人标签。笔者就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植物学科研团队的项目原本进展得很顺利,却因为几位骨干人才中途退出而延后了很多年。这几位骨干人才“自立门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能“走自己的路”,以免让大家觉得自己“只是在执行团队领衔科学家的想法”。

不够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造成一些科研人员不愿 合作的一个原因。当前在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上,往往以发表论文和争取课题项目为导向,比较看重“第一作者”和“项目牵头人”,署名在后面的往往不太被重视,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一些科研人员愿当“第一”、不愿当“第二”。而在团队合作特别是多个研究团队的合作中,“第一”只有一个。这样一来,一些科研人员在面 对合作邀约时往往会有“最后只是挂个名,耽误时间还不少,对我没啥好处”的想法,不愿意参与合作。

今天,随着现代科学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出现了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团队合作攻关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员自身成长。比如,基因学不再只是研究单个基因,而是发展到了组学等宏观层面,要求全面系统地看问题,靠单个人的研究力量几乎难以进行;再如,材料学研究已经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要求各领域的专家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携手攻关。

量子通信、载人航天等重大成果和突破,都充分证明了团队合作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科研人员就应打破心中的“科研围墙”,多一些合作共享的意识,形成开门搞科研的文化;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健全鼓励科研人员合作攻关的长效机制。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科研围墙
分享到
文章评论(2)
爬上海岸的鱼[SYNNEX China]

老师把自己的成果看成宝,老害怕被人学去,不容易合作

2401天前 | 回复
特斯拉[中科院]

科研人员就应打破心中的“科研围墙”,多一些合作共享的意识,形成开门搞科研的文化

2402天前 | 回复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特斯拉

副研究员

中科院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客服微信 小编微信
联系方式:252188815@qq.com
联系电话:13581664931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