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企show】Kino-mo:新全息影像超逼真,科幻成现实
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的国际消费类电子展(CES 2016)上,Kino-mo公司研发的新款全息影像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这款新的全息影像超逼真,并且可以制造出物体空中旋转的幻觉。
-
【e企show】全球无人机厂家及其代表作品(Top10)
在 2014 年,参展 CES 的无人机厂商只有 4 家,而就在刚落幕不久的的 2016 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这个数字达到了 20多家,无人机成为今年的最大热门。
- 科技快讯
- 冬奥夏练动力冲浪顶级赛事登陆河北元氏
亿科无火药烟花在此次活动中现场表演,做为本次顶级赛事的唯一烟花合作伙伴,效果非常精彩。无火药烟花彻底解决传统烟花的安全与环保问题,未来大有可为。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 大工研究成果可使镍锌电池循环寿命提高10倍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李明强团队在绿色动力电池方面取得突破,使镍锌电池循环寿命提高了10倍。该成果发表于《自然》。李明强团队与该校副教授张晓亮合作,利用氧化锌对石墨烯的原位剪裁技术,构建新型镍锌电池负极材料,应用于二次电池中。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1万次,容量衰减率仅为0.0011%,最大放电容量为2603mAh/g,有效解决了镍锌电池负极循环寿命低的问题,较文献报道具有重大改进。该团队将成果组装在基于该类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和5千瓦的液流储能电池模块中,并在相关企业进行试生产。
- 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中药研究院
10日,在清华大学药学院主办的“新时代中药传承与创新、药物创新与监管科学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中药研究院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据了解,清华大学中药研究院由清华大学药学院牵头发起,旨在结合自身优势与科研布局,努力打造跨学科、多融合、有特色的国际领先的中药研究平台。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在药学、化学、化学工程、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组织工程学等交叉领域的学术积累和人才优势,让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与传统中药研究理论相结合,将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融入到中药传统工艺中,从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院也将协同清华大学在法学、新闻学、公共管理、社会科学等学科的资源,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丰富中医药文化内涵,让中药理论更加科学的普惠大众。
- 【人民日报】全球首款量子计算云平台APP上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开发的全球首款量子计算云平台APP“本源量子计算云服务平台”上线,旨在为手机用户打造量子计算在线演示、教育科普及模拟服务的掌上平台。科研院所、高校、专业用户及有需求的公众可通过手机操作量子计算,让量子“门外汉”也能快速上手,进入神奇的量子编程世界。“本源量子计算云服务平台”于今年1月成功上线32位量子虚拟机,与国际通用的量子语言相比,算法效率更高、更具可操作性;并于2月实现了64位量子电路模拟,打破IBM Q的仿真纪录。在该APP上,用户可免费编写和运行量子程序,查看已编辑程序的图形化显示效果,在远程量子服务器上完成编译、执行与测量,其结果可迅速传回本地。这款APP基于此前的手机网页版平台进一步优化、完善,解决了量子编程操作中的适应性问题。目前,此项应用已面向安卓手机开放,并加速开发、完善其他版本。
- 生物系统内创建出量子纠缠,或能用来建造量子机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的科研团队近日首次创建出来自生物系统的量子纠缠。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通信》杂志上。库玛尔团队使用水母体内的绿色荧光蛋白(主要负责生物发光)进行了实验,尝试让绿色荧光蛋白桶状结构内的荧光分子生成的光子发生纠缠。通过一系列此类实验,他们成功展示了光子对之间的偏振纠缠,这意味着,光波的振动方向彼此关联。研究团队计划研制出一个由相互纠缠粒子组成的生物基座,他们认为这种基座或能用来建造量子机器。
- 第三代北斗芯片发布:3年后北斗向全球提供服务
9月16日,“全球首颗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正式发布。该芯片用于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建设,在无需地基增强的情况下,便可实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实现芯片级安全加密。未来,该芯片可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管理、汽车导航、可穿戴设备、航海导航、GIS数据采集、精准农业、智慧物流、无人驾驶、工程勘察等领域。
- 俄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 手动释放五颗纳米卫星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国际空间站的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在18日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太空行走期间,宇航员释放了五颗纳米卫星,其中包括一颗用于预测国际空间站运行情况的“TS530-镜子”卫星,以及两颗用来庆祝首颗人造卫星发射60周年的“塔纽莎”卫星。
- 人工智能助力“照片查癌”
《日本经济新闻》26日报道说,日本京瓷公司和筑波大学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快速诊断皮肤癌的新方法,能通过皮肤照片立即判断是否患癌,准确率高达90%。研究人员收集了4000张与皮肤病变相关图片,让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皮肤癌特征。使用时,医生只需上传皮肤照片,系统就能自动判断是否患癌。研究人员介绍,人工智能系统仅凭照片就能初步诊断皮肤癌,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异地诊断,帮助专业医生短缺地区居民。京瓷公司计划2019年度向医院销售相关诊断设备。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柔性手爪国际获奖
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高潮,需求驱动的源头技术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一款机器人柔性手爪,可抓握多种形状、尺寸和材质的物体,日前获得第21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及学术大会“最佳操作奖”。
- 上海交大团队在超低铂燃料电池催化剂方面获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燃料电池研究所章俊良教授课题组成功制备出具有单分散性的球形高活性PdxNi1-x@Pt/C核壳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不损失燃料电池寿命的前提下,可大幅降低燃料电池的Pt用量,降低燃料电池成本。这种新型催化剂有望用于下一代超低铂燃料电池,助力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开发。
- 李克强: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
“大家翻翻科学史,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必须给科学家创造更多的空间,释放他们更大的活力!”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语重心长地对与会各部门负责人说。李克强形象比喻道,长期以来,我们在科研管理中习惯于给科研人员“下计划”、“定指标”,哪年哪月要达到什么目标。“但是同志们啊,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哪个是‘计划’出来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连他自己也‘计划’不出来啊!”总理说。
- 韩研究人员开发出非接触式生物体电波检测装置
据韩联社6月28日报道,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开发出非接触式电波检测装置,可用于新药研发及实验用白鼠等小动物生命磁场的检测。实验用小白鼠的基因及器官构造与人类相似,因此被广泛用于全球97%以上的动物实验。但有关白鼠实验死亡的生命伦理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白鼠的实验价值也会降低,尤其在脑电波检测实验中,需要通过手术去掉头骨,然后植入电极进行,而因此造成的不良反应及生物体内的分泌物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实验准确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韩研究小组通过改进现有的SQUID磁敏传感器,开发出在无需手术的情况下能准确检测动物生命磁场的装置,用来检测动物心脑电图。若能成功,将可以实现对LONG-QT综合症等心脏病的前期诊断,也有望用于新药研发,大脑疾病研究及宠物心脑疾病的诊断等。
- 新工艺获取热电材料更经济快速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工艺技术大学(NUST)节能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全新方法,可经济快速地研制航天器中高效热电发生器所需材料,这种材料能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新制作方法利用了金属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他们借此创建出含有空隙的金属化合物晶体,再用原子填充这些空隙。所获得的热电材料含有两种原子:固定在晶格内可保障高导电性的原子,以及自由移动能大大降低热导率的原子。此前研究采用的热电材料获取方法耗时长,成本高。而科研小组成员安德烈·沃罗宁介绍称,新工艺用铟作为填充物,选择合适的金属初始配比,在开放式反应器内合成所需材料,合成过程只需两分钟就可完成,退火需要5个小时。这种材料和合成的特点可使整个进程加快数十倍,从而降低所获材料的成本。
- 风能首次无需补贴就能盈利
欧洲的近海风力发电行业不再需要政府补贴就能维持和盈利了。2013 年,近海风电的成本为 €160/MWh,行业估计到 2020 年成本能降至€100/MWh。但风电行业提前 3 到 4 年实现了这一目标。现在,近海风力发电的成本比燃煤火电、屋顶太阳能电池板和核能便宜或相当。丹麦和荷兰的类似项目承诺,发电成本还能降到低于 €75/MWh。投标德国一个项目的承包商还估计发电成本能达到 €62/MWh。发电成本下降被认为是竞争和创新等因素促成的。
- 为警察开路 机器人帮助解救人质
上周五早晨,美国可可尼诺县警方接到报案称,一名54岁的男子与家人发生争吵后,开枪威胁家人。警方在该男子家外与其进行了七个多小时的谈判后,并无进展。于是弗拉格斯塔夫警察署派出了一名机器人进入了他的住所。随后可可尼诺警方公布了机器人拍摄的视频。这台机器人将手臂伸出,轻松打开了院门。绕过狂吠不止的大狗后,又打开了屋子的大门。救援小组紧随其后,将嫌疑人控制。
- 俄科研人员研制出铁轨磨损自动检测装置
轨道磨损会降低列车通行的安全性并增加燃料成本,为此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高精确的、可替代手工测量铁路钢轨磨损程度的方法。据开发人员介绍,目前测量铁轨磨损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活动支架、卡钳、模板进行手工测量。在繁忙的铁路线上,则由配备了自动系统的专门列车进行测量,但这种方式成本太高,且只能用在大型主干线上。新研发的装置主要用在那些仍在使用手工检测的铁路支线上。该装置是一个金属结构,使用时将其固定在轨道上,由激光传感器围绕轨道一次性选取300个点测量其到轨道表面的距离,从而得到高精度的数据,测量过程仅需5秒左右。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款配套的手机应用软件,根据测量数据,将轨道的轮廓图显示在智能手机上,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目前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已造出测试样机。电子与自动化设备教研室的工作人员正在改进其机械部件并研究更精确的数学算法。
- 俄日科学家合成世界首例量子金属
由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的科学家与日本东京大学的同行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合成了世界上首例量子金属。远东联邦大学发布消息称,这种新材料具有以多晶硅为衬底的双层铊原子结构,当温度低于零下272摄氏度时,变为超导材料。据该项研究专家介绍,三十多年来,关于二维电子系统(二维金属)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的行为(是否仍然是金属态以及是否会传导电流)的学术争论一刻也没有停歇过。通过观察这种非正常的物质状态,将使科学家对解决正常金属存在于两个维度状态的可能性这一基础科学的根本问题产生兴趣。实验表明,二维系统在转变为绝缘体或超导体的同时,仍可保持正常的金属态。这种不寻常的状态被称为量子金属或玻色金属。研究人员将继续对这种合成材料的电子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 俄罗斯科学家研制出生产碳化铪的新技术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德克尔核物理研究所与固体化学和力学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联合研制出了制造碳化铪的新技术。这种新的制造技术高效、廉价,生产出的碳化铪质量高。 科学家首先把铪和碳放在球磨机中旋转,研磨成粉末,进行同步辐射的X射线衍射,然后通过电子束焊接方法进行定向电子束加热,温度至3953℃时粉末开始熔化,整个熔化过程仅耗时2分钟,而使用传统技术生产碳化铪则需要十几个小时,生产出的碳化铪还有空隙。研究人员指出,使用这种新技术还可以生产钽、钨、钼等高熔点基金属的化合物。碳化铪具有高弹性系数、良好的电热传导性、较小的热膨胀系数以及很好的耐冲击性能,适用于制造火箭喷嘴和机翼前沿等重要部件,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陶瓷等领域,在喷管、耐高温内衬、电弧或电解用电极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 波音正研发 5 倍音速客机 纽约飞到上海仅需 2 小时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导,波音执行长米伦伯格日前在巴黎航展上表示,波音正在研发极音速客机,和过去超音速客机相比,巡航速度将会提高,能以近 5 马赫(5 倍音速)的速度飞行,也就是每小时可飞行 3800 英里(约合 6115 公里)。 举例来说,极音速客机从美国纽约飞中国上海仅需 2 个小时,大幅缩短了现在两地直飞需要 15 小时的长途飞行时间。米伦伯格表示,他相信这项研发将能服务金字塔顶端的顶级客户,他们愿意用高价的机票来换取时间。
- SpaceX第二次成功发射并回收重复使用火箭
据外媒报道,SpaceX已经第二次成功发射并回收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获悉,该枚火箭的第一级--用于装燃料和火箭主引擎的14层楼高的核心部分--已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附近的发射台起飞并随后在这家公司位于大西洋的无人驾驶驳船上着陆。这是SpaceX公司第12次成功回收火箭、第7次在海上完成回收。
- 首届国际3D打印产业大会IM长风论坛 北京 2017年12月25日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
- 技术发展规律视野中的人工智能 北京 2017年04月21日 亿科创新智库
-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虚拟映像 北京 2016年09月23日 亿科创新沙龙